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

时间:2020-09-25 22:00:01

相关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家风连着干部作风,干部作风连着党风,党风连着整个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好的家风,既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微观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它犹如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形的规约、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人们的心灵,塑造着人们的品格。

纵观四川历史,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如今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的优秀党员干部,它们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富有时代性、体现着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家风家教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为我们树立了良好家风的光辉榜样。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作为党员干部,治好家、树立良好家风,绝不只是个人的家务事。每个党员干部除了要严守党纪国法,也应带头搞好家风,把“育家风”融入日常,将“好家风”拓展延伸,让“学家风”成为自觉。

红色家风,是指一代代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岁月中所建立和倡导的家风,彰显的是爱党爱国、忠于人民、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家风,不仅可以正作风、兴党风、促民风,还能带动家人乃至身边人廉洁从政、廉洁齐家,使家庭成为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抵御贪腐的“防火墙”。

家风故事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好家风是决定人生命运的精神财富,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川籍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邓小平家风:无私才能无畏

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

邓小平的长女邓林在一次接受报社采访时总结邓小平留下的家风就是“无私才能无畏”,并描述邓小平平时在家里说话不多,但说出来就切中要害,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家人成长。

邓小平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他总结自己时用了“三落三起”一词。他在“三落”中能无所畏惧,并迅速实现“三起”,必定包含着一种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就是邓小平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也就是邓林后来总结的:“无私才能无畏”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长期潜移默化中成为邓小平的家风,正如邓林总结的:“在风浪中沉浮,在困境中磨炼,欢乐和痛苦,都已成为我心中无价的财富。”邓朴方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为受父亲邓小平的牵连,也被错误批斗,并致残。“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在照顾邓朴方生活的同时,始终勉励和支持邓朴方继续学习科学技术,以便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其核心思想是“无私才能无畏”。

《邓小平年谱》也记载邓小平的家庭教育思想。在1993年1月3日这天上午,89岁的邓小平给孙辈们说:“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就看你们的了。我十六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十六七岁就上台演讲,在法国一待就是五年,那时话都不懂,还不是靠锻炼。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作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这些质朴深刻的语言背后是他要将“无私才能无畏”的思想一代代传承下去。

朱德家风:立德树人,勤俭持家

朱德是四川走出的另一位伟人。朴素是朱德给人最直观的个性特点。这一特点也成为了朱德家风内容的核心,朱德元帅的孙子朱和平用“立德树人,勤俭持家”八个字总结朱德元帅留下的家风传承。

在家人眼中,朱德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并教育孩子要自己做事,从洗衣服、洗袜子这些小事开始,不许他们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要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子孙辈与他一同生活时,朱德要求他们不要有特殊思想,不要觉得高人一等,群众怎样生活,他们就怎样生活,并特别训示说:“生活上你们要自力更生,不要依靠我,也不要靠我去当官”,“一定要靠自己的才能和实干为国家作出贡献”。

朱德家风不仅影响自己的家庭,他还以此约束自己的亲属。出于感恩当年兄弟姐妹们凑钱供他读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让他们各送一个孩子来北京上学。计划经济时代,朱德家一下就多了十几个孩子,生活压力陡增。朱德元帅没有公开自己的困难,还多次主动要求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给自己降薪,同时他自己开垦了一块地种菜,带着孩子们拿着锄头、铁锹、盆、桶去劳动,自己动手解决粮食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6次回到自己的家乡四川,并回过一次出生地——仪陇县。朱德同志回仪陇期间轻车简行,要求随从不给群众和基层添麻烦。他取消了家乡干部出于爱戴而为他举办的展览,指示用办展览的地方建一所小学让娃娃们读书。朱德还指示当地干部要根据山区资源禀赋,发展山区经济,自力更生,“不能光伸手向外要”。离开仪陇前,朱德同志特别提出:“希望仪陇要多给国家作贡献!”

吴玉章家风:事事莫存虚体面,行行当立好规模

出生于四川荣县的吴玉章是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吴玉章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尊称为“延安五老”。

1963年11月20日,吴本清探望自己叔祖吴玉章,离开前请吴老写几句话作留念。吴玉章就在他的日记本上题词,写了用于客厅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创业难,守业更难,须知物力维艰,事事莫存虚体面”,下联是“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规模”。写后吴玉章还解释说:“这虽是居家格言,但包含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事事莫存虚体面,行行当立好规模”是吴玉章家风内容的高度概括。

吴玉章家风是他革命经历和贡献的凝练,他一生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时期,可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并且在多领域多方面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他是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新中国教育的开拓者、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始人。1950年至196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同时还曾先后兼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等职。他一生务实严谨,一专多能,践行了自己提出的“事事莫存虚体面,行行当立好规模”的家风格言。

吴玉章的家风也深深影响了家人。女儿吴春兰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共青团,积极投身土地革命,1933年牺牲;儿子吴震寰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30年入党,1938年学成回国从事水电建设;子孙辈中间很多都是不同领域的专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重温川籍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能够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

12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提出的要求,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发布,请勿转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聆听革命老前辈讲述红色故事

聆听革命老前辈讲述红色故事

活动,同学们,红色,革命,先辈,先烈,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纪念馆,老前辈,足迹,了情,卢沟谣,巨涛,宣侠父,文艳,杨瑞生,铁峰,和家,穿着,军功,主题,人员,作用,全体,公众,基因,功能,国家,哀思

2020-06-17

聆听革命老前辈讲述红色故事

聆听革命老前辈讲述红色故事

活动,同学们,红色,革命,先辈,先烈,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纪念馆,老前辈,足迹,了情,卢沟谣,巨涛,宣侠父,文艳,杨瑞生,铁峰,和家,穿着,军功,主题,人员,作用,全体,公众,基因,功能,国家,哀思

2020-08-04

聆听革命老前辈讲述红色故事

聆听革命老前辈讲述红色故事

活动,同学们,红色,革命,先辈,先烈,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纪念馆,老前辈,足迹,了情,卢沟谣,巨涛,宣侠父,文艳,杨瑞生,铁峰,和家,穿着,军功,主题,人员,作用,全体,公众,基因,功能,国家,哀思

2020-04-06

聆听革命老前辈讲述红色故事

聆听革命老前辈讲述红色故事

活动,同学们,红色,革命,先辈,先烈,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纪念馆,老前辈,足迹,了情,卢沟谣,巨涛,宣侠父,文艳,杨瑞生,铁峰,和家,穿着,军功,主题,人员,作用,全体,公众,基因,功能,国家,哀思

20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