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因借古人之歌呼笑骂 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

时间:2020-05-20

古人与音乐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0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因借古人之歌呼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 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乾隆时期的诗人赵翼《题元遗山集》诗有两句名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用来说明吴伟业的创作状况非常恰当。从他学习写诗起,明王朝就开始危机四伏,此后十几年,明政权在泥潭里越陷越深,渐成灭顶之势。多灾多难的时代极大地激发了吴伟业的忧国忧民之心,极大地刺激了他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数不清的重大现实题材,因此其早期作品已多风云之气,显露出内容深厚、感情充沛的特点,而明末的作品尤为突出。及至亡国的惨剧终于发生,一腔悲愤哀怨之情在他胸中汹涌,他的创作灵感就更加猛烈地喷发出来。一次与挚友的交谈,一段凄凉的乐曲,都会勾起他的今昔之感;一把宫扇,一个宫中传出的蛐蛐罐子,在他眼里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身之所历,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几乎事事物物都会引发他的无限感伤,产生不吐不快的创作冲动。弘光朝灭亡后的几年内,其创作力空前旺盛,一大批反映易代之变、咏唱黍离之悲、格调激楚苍凉的作品从他的笔下汩汩流出。

这一时期,吴伟业还把创作的领域拓展到戏曲。大约在顺治三四年之间,当他蛰居梅村之时,写出了传奇《秣陵春》。

据蒋瑞藻《小说考证》卷五引《花朝生笔记》,《秣陵春》的创作是受了松江县著名才子、爱国诗人夏完淳《大哀赋》的启发与影响。此赋蒿目时艰,叙述乱离,颇类北周庾信的《哀江南赋》,其中叙述南京沦陷、弘光朝覆亡的部分,一字一泪,尤惨绝千古。吴伟业读罢这篇作品,为之心碎肠断,大哭三日,于是有了《秣陵春》之作。

《花朝生笔记》的说法虽然不见旁证,真假难辨,但是它对于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作者自己后来在《秣陵春序》中也曾谈及创作时的心境:“余端居无聊,中心烦懑,有所彷徨,感慕仿佛,庶几而目将遇之,而足将从之,若真有其事者。一唱三叹,于是乎作焉。”[23]好像不像《花朝生笔记》所说的那样激烈,但仔细想想,在民族高压之下,作者会有意轻描淡写,不敢讲出真话,似乎倒是《花朝生笔记》的说法更接近事实。

另外,《花朝生笔记》所暗示的《秣陵春》的写作时间——在《大哀赋》之后不久(《大哀赋》作于顺治三年秋[24]),很可能也是接近事实的。因为有人发现,清初沈自晋编订的《南词新谱》引用了《秣陵春》的曲文,而《南词新谱》是一部在明末《南词全谱》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的南曲曲谱,“它的修订时间,据卷首沈自晋‘丁亥(顺治四年)秋七月既望’‘重书’《凡例续纪》,‘重修词谱之役,昉于乙酉(顺治二年)仲春’;及卷尾沈自晋子沈永隆《后叙》,‘盖两阅寒暑,而始告成’,可以确切推断在顺治二年乙酉二月至顺治四年丁亥之间。它的付刻,应该也就在顺治四年七月沈自晋‘重书’《凡例续纪》之时。”[25]《秣陵春》的曲文既已被《南词新谱》所引用,则其作期自当在顺治四年七月之前,距离夏完淳写作《大哀赋》确实很近。还有,《秣陵春》中的一个情节似乎也能够对这个说法提供一个小小的佐证:在末出《仙祠》中,原宫廷琵琶演奏家曹善才为众人弹唱起先朝宫中往事,由繁华说到败落。这与作者《琵琶行》的描写惊人地相似,让人怀疑这个情节的设计受了《琵琶行》的启示,让人怀疑该戏的写作距作者在王时敏南园听琵琶演奏的时间不久,他对那件事的印象仍然十分深刻,挥之不去,故又在戏中留下了痕迹。当然这只是怀疑,但综合上面材料,互相参照之,却又可以见出这怀疑是很有道理的。因而将《秣陵春》的作期定于顺治三四年之间,应该说大体无误。www.guayunfan.com《秣陵春》讲述了一个扑朔迷离、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南唐灭亡后的宋代初年。南唐学士徐铉之子徐适和南唐临淮将军黄济在秣陵(即南京)比邻而居。徐适藏有后主李煜所赐玉杯;黄济藏有后宫定镜,交与女儿黄展娘保管。后来徐适玉杯与展娘宝镜交换,两人各在所得之物中看到对方身影(此戏因之又名《双影记》),彼此爱悦。展娘不能忘情,魂离躯壳而去,与云游到宋朝都城汴梁的徐适相见。已登仙界的李后主及其宠妃、展娘的姑姑黄保仪为二人作合,在天上后主宫中成亲。但不久二人即被恶人冲散,几经周折,终于在人间重谐花烛。他们深深感激后主恩德,同往后主庙进香。恰逢南唐仙音院琵琶乐工曹善才。曹为弹唱前朝旧事。这时忽然仙乐四起,后主显灵,他们一起回忆往昔,相对欷歔感叹。

剧情纯属虚构。吴伟业运用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吸收前代戏剧如元杂剧《倩女离魂》和明传奇《还魂记》的艺术技巧,凭借想象,编造出了这个具有浓重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显而易见,这个故事只是一个为了好看而制作的“包装”,一个为了抒情而设计的“道具”,作者实际上是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通过这个故事来寄托、倾吐自己对于故国的思念和新朝的仇恨。从题材的选取、关目的安排到曲辞念白均可看出作者这一番苦心与深意。比如剧情的主要地点安排在南京,就发人深省。众所周知,南京是明初国都,太祖死后就埋在这里。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仍做陪都,保留了一套与北京略同的机构。南明弘光朝也以南京为都城。可以说,明朝的“龙兴”与终结都集中在南京,南京成了明朝政权最明显的象征。作者如此安排,并且把剧名定为《秣陵春》,就透露出凭吊故国之意。再比如剧中主角徐适,历史上其实根本不是徐铉的儿子。徐铉无子。[26]徐适乃是北宋末年徐徽言的从孙,祖孙二人均抗金殉国。[27]伟业移花接木,其用意也一望而知:金、清同族,他在以金喻清。全剧从始至终弥漫着亡国的凄凉悲哀,曲辞中随处流露出不忘先朝之意和故主之情,如黄将军上场时所唱:“老去悲看故剑,记当年笳吹横江,伤心处,夕阳乳燕,相对说兴亡。”[28]徐适拜谒后主庙时所唱:“藓壁画南朝,泪尽湘川遗庙。江山余恨,长空黯淡芳草……临风悲悼,识兴亡断碣先臣表。”[29]等等。而曹善才弹唱的琵琶曲,意思就尤为显豁,情绪也格外悲愤,例如《赏音》一出中隐括后主及中主的小词而成的两支曲子:

〔北骂玉郎带上小楼〕小殿笙歌春日闲,恰是无人处,整翠鬟。楼头吹彻玉笙寒。注沉檀,低低语,影在秋千。柳丝长易攀,柳丝长易攀。玉钩手卷珠帘,又东风乍还,又东风乍还。闲思想朱颜凋换,禁不住泪珠何限!知犹在玉砌雕栏,知犹在玉砌雕栏。正月明回首,春事阑珊。一重山,两重山,想故国仍然。没乱煞许多愁,向春江怎晚!

〔前腔〕山远天高烟水寒,留得相思苦,枫叶丹。别时容易见时难!莫凭栏,遥望见,初雁飞还。听花边漏残,听花边漏残。梦中一晌贪欢,叹罗衾正寒,叹罗衾正寒。回想着嫔妃鱼贯,寂寞锁梧桐深院。现隔那无限江山,现隔那无限江山。叹落花流水,天上人间!菊花开,菊花残,双泪潸潸。几时得旧红妆,花前再看?www.guayunfan.com

这些曲辞显然均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30]是作者心声的流露。

吴伟业后来在给清初著名戏剧家李玉的《北词广正谱》所作序言中说:“今之传奇,即古之歌舞之变也;然其感动人心,较昔之歌舞更显而畅矣。盖士之不遇者,郁积其无聊不平之概于胸中,无所发抒,因借古人之歌呼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而我之性情爰借古人之性情而盘旋于纸上,宛转于当场。于是乎热腔骂世,冷板敲人……”[31]这些话为《秣陵春》的创作动机作了最权威的诠释。

这是吴伟业第一次通过戏剧来抒写兴亡之感和麦秀黍离之悲,固然有尝试运用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以表现多方面的文学才能之意,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因为戏剧尤其是传奇结构庞大,又允许虚构,所谓“方圆随造”,对于表现无比深广沉重的忧愤,表现巨大汹涌的感情波澜游刃有余。而诗歌就相形见绌,显得有些局促,难以完全胜任了。所以尽管这一时期他也写下许多抒发兴亡之感的诗歌,但仍意犹未尽,又写起戏来。

这虽然是吴伟业第一次写戏,但他对戏并不陌生。他生活在一个戏曲之乡。太仓一带可以说有着相当悠久的戏剧传统,是昆曲的发源地之一。明嘉靖年间著名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曾长期寄居此地,正是他以流行在昆山等地的戏曲腔调为基础,吸收了海盐腔、余姚腔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创制出一种俗称为“水磨腔”的舒徐宛转的新腔,也就是昆腔的。由此一点即可知此地演戏风之盛。吴伟业对戏曲十分喜爱,不像许多士人鄙薄戏曲,他“以为曲亦有道也”,[32]认为其“感人之深,与乐之歌舞所以陶淑斯人而归于中正和平者,其致一也”。[33]他读了大量的元、明戏曲作品,[34]听过许多演唱,对于戏剧文学和戏曲音乐,所谓“属辞比事,引宫刻羽”,[35]均很在行,因此一出手写戏,就不同凡响。

此剧故事完整,情节曲折,言辞凄艳,而且“歌诵妥溜”“会谐丝竹”,[36]又是入清后第一部表达亡国之恨,反映爱国思想的剧作,因此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得到遗民士大夫普遍的赞誉与共鸣。如冒襄称此剧“字字皆鲛人之珠”,又说“先生寄托遥深,词场独擅,前有元人四家,后与临川作劲敌矣”。[37]表明深悉作者之用心,对吴伟业的戏剧才能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将他与元代戏曲大家和汤显祖相提并论。

吴伟业写过一首《金人捧露盘·观演秣陵春》词,中有“酒旗戏鼓,买花簪帽一春狂。绿杨池馆,逢高会、身在他乡”,“喜新词,初填就,无限恨,断人肠。为知音、仔细思量。偷声减字,画堂高烛弄丝簧”等语,表明《秣陵春》写出不久,就被搬演于舞台之上,吴伟业曾在外地友人的家中观看过演出,并对字声作了进一步推敲。晚年他给冒襄的信中又提及:“小词《秣陵春》近演于豫章沧浪亭,江右诸公有篇咏,不识曾见之否?”[38]他获悉此剧在江西的友人处演出,颇感兴奋与自豪,信中多少有向冒襄炫耀的意味。可见吴伟业在世的时候,此剧一直有人演出。但是,真正的欣赏者恐怕仅仅局限于士大夫圈内,因为此剧文辞过雅,一般人看都难以看懂,更别说听得懂了。另外,其结构松散,头绪繁多,不少情节有勉强捏合之弊,如果不是知音,大概是很难耐住性子看下去的。

《秣陵春》问世之后三四年间,吴伟业又写下了两出杂剧《临春阁》与《通天台》,也都是借古人古事来抒发亡国之哀与故国之思。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因借古人之歌呼笑骂 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易经》:一个人牢骚太多 只会经历更多坎坷

《易经》:一个人牢骚太多 只会经历更多坎坷

人生,情绪,曾国藩,丈夫,原因,意思,时候,这句话,好的,个人,事情,古人,外界,地方,怨天,弟弟,才能,易经,经历,磨难,百姓,结局,道理,黄河,一句话,很多人,最可怕,自我反省,运气不好,负面情绪

2011-08-30 #故事大全

这4个治疗抑郁的古代名医 是段子手派来的吧?

这4个治疗抑郁的古代名医 是段子手派来的吧?

齐王,文挚,大人,李大谏,太子,老头,情志,病情,娘希匹,张从正,儿子,巡按,人家,段子,名医,夫人,御医,老中医,医生,古人,大王,抑郁症,经历,道理,多大,范进,人生,原因,大小,孩子

2020-08-16 #故事阅读

重阳最经典的三首词 前两首写出了抑郁和思乡 最后一首无人超越

重阳最经典的三首词 前两首写出了抑郁和思乡 最后一首无人超越

作者,诗词,网易,诗人,这首诗,好的,古人,旷达,节日,上翠微,东齐,其诗,庄周,杜牧任,李清照,王维,玉枕纱,金兽,陶潜,名妓,丈夫,下阙,为数,佳话,云层,作品,公元,兄弟,典故,文化

2014-05-12 #故事会

抱怨先生不再发牢骚

抱怨先生不再发牢骚

先生,巫师,情绪,小姐,故事,老样子,管理,孩子,小猪,心情,问题,样子,我讨厌,我再也不,抱怨道,抱怨的人,用魔法,生活中,再发,我得,来吧,儿童,中学,个人,主题,乡村,从这以后,大人,双语,名字

2020-05-16 #短篇故事

前妻爱发牢骚前夫要崩溃 前夫:只要改掉唠叨的毛病 还可能复婚

前妻爱发牢骚前夫要崩溃 前夫:只要改掉唠叨的毛病 还可能复婚

前妻,大姐,前夫,婚姻,张大哥,妻子,小事,丈夫,夫妻,结果,觉得自己,对方,宣城,孩子,家人,性格不合,怨气,母亲,脾气,工作,不关心,始终是,爱唠叨,生活中,爱发牢骚,太累,师说,好的,不爽,内部矛盾

2010-03-20 #故事会

那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不要引起你的“牢骚” 看那些牛与马

那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不要引起你的“牢骚” 看那些牛与马

马圈,风马牛不相及,御者,牢骚,成语,公明仪,牟融,理解为,佛教,典故,圈子,头牛,文学,文章,物种,网络,词语,舆论,言论,说文解字,读书人,距离,马车,儒家学者,很多人,车的人,对牛弹琴,自言自语,得多,楚成王

2009-12-04 #故事阅读

针对小公主电影书籍的全面剖析以及自己的牢骚

针对小公主电影书籍的全面剖析以及自己的牢骚

萨拉,小公主,小说,中国,中国人,伯内特,万千宠爱,好的,小说界,公主,剧情,原因,灰姑娘,电影,于一身,一夜之间,主人,光环,反响,小姐,少女,屋子,幻想,却没有,这本书,颜值,风靡一时,文中古,明卿,邓波

2009-03-29 #短篇故事

李白的“神预言”都是伪作 杜甫一首“牢骚诗”却应验成真

李白的“神预言”都是伪作 杜甫一首“牢骚诗”却应验成真

杜甫,作者,成真,道路,纳兰,李白,后应,乾元,春蚕,撑死,死因,藏头诗,结果,蜀道,谶语,黄精,高人,饱食,一语成谶,无意中,大开,孟棨,杜诗注,杨伦,萧涤非,水时,人们,个例,伪作,伪书

2017-10-09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