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
很多梦,来不及实现就被遗弃。
“现在的梦想,就现在完成”
对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离开家人和朋友,QUIT舒适圈,级我只身来到美国,开始7年留美生活。
从听别人说,到自己说。从看别人做,到自己抢着做。等着、盼着,只为能不忘初心,进入适合我发展的顶尖学府。
圆梦斯坦福,一切的努力都值了。
拿到offer的那天,我也如愿睡了个“安稳觉”!
-Y同学
学生背景:美本,GPA 4.0,GRE 325+
后期导师:何老师
海外导师:斯坦福经济学博士王老师
赴美初衷
跳出舒适圈,我想进美国顶尖名校!
一定要录取……在offer来临的前夜,已经本来自信满满的我,竟辗转反侧起来,我会被录取吗?第二天,当我收到斯坦福大学统计学的offer时,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不知道应该表现出极度的兴奋,还是从容淡定。这些年,我苦心经营的“留学路”,终于开花结果。
在我看来,没有一个留学生的生活是简单的,思考我经历的刻苦铭心的过往,感触良多。那时还是初中,我进入了一所普通的国际学校,结识了许多朋友。刚开始我真的非常喜欢那里的环境,没有压力、无忧无虑。我一度以为那就是青春本来的样子。
不过后来我了解到了美国名牌大学的录取要求,发现自己和那些优秀毕业生的差距很大,心里没底,于是我和妈妈进行了充分、坦诚的沟通,在家人的支持下,我下定决心,做了一件破天荒的事——离开国内的国际学校,去美国重读级,争取考入美国教育系统里的名校。
是的,我离开了自己的朋友,离开了所谓的“舒适圈”,那种割舍感,现在想来非常难受。带着朋友的期待、家人的叮嘱,带着自己的梦想,我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开始了漫长的留学岁月。
留美体验
老师让我自由驰骋在“跨学科的探索”中!
一路走来,不停规划、不停挑整。
从高中到本科的读书生涯,在这里选择专业都是十分自由的。那些年,通过学校组织的文娱和体育项目,我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极大的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我慢慢开始融入了美国的课堂,沉浸在师生互动的气氛中,从腼腆害羞的不敢发言,到充分表达自我的观点,克服了重重阻碍。
课堂内每个人包括眼神在内的肢体交流,都让我感到无比有趣,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观点发声。我锻炼了自己的演讲能力,这也是后来美本学术生涯中值得骄傲的技能。
从拼写复杂单词都需要仔细考量,到熟练的进行论文写作,我日复一日的巩固着单词,温习着课堂内老师留给我的作业。大作业不停,小论文不断——从文学到科学的探索,学校老师、教授无不用心的帮助我探索、确定自己的学术方向。我也得以通过一部部经典、一个个公式背后的故事,启迪自己的思维,延展自己的认知。
在美国的这些年,可以说是机会与挑战并存。如果说贯穿始终的一件事,那就是不停规划、不停挑整。
与统计学结缘
别人大喊枯燥乏味,我学的却津津有味!
感恩实习带给我的成长!
上了大学后,我逐渐对统计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提到统计学,最初我的感受不过是一串串数字,但经过大一大二对其深入探索后,我发现这些数字背后往往是一系列调查、分析、预测的“复杂”工程。统计学是一个和数字打交道的专业,有些人觉得这是一门索然无味的学科,而我却觉得它乐趣无穷。
本科期间,通过自己选择的课程,我学习了包括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应用回归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在内的很多课程。最难忘经历,是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我的同学认为压力太大、枯燥乏味,而我却学的津津有味、乐在其中。
我不但学习了如何收集相关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还在后期对数据进行推断和预测,为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和参考。每一次和同学讨论出一个结论,和教授佐证了一个理论,那种油然而生的喜悦无法用言语去形容。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处理调查数据,美本的求学生涯让我理解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
在不断的探索中,我坚定了自己“走学术”的发展路线。大学期间除了学业以外,我也参与了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不同实习,延续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逻辑与自然的语言风格,通过使用Python、R,也更加娴熟的掌握了计算机语言,提升了计算机分析处理能力。如果再有机会进行重新来过,我一定会再重新规划一次大一的实习,让目标更加清晰明了,但走过的路皆是经验,我也十分感恩于这些实习带给我的成长。
这么多年的酝酿,我的期待很高
“双师制”我决心签约
我对待选择留学中介的问题比较慎重。搜索了大量公司,依旧拿不定主意。我在乎的还是服务的品质。有的传统中介规模很大,但对客户的需求没有及时的回应,有一种“大波轰”的感觉。有的小工作室没有太多的业务经验,我也怕因此被耽搁。内心深处期待研究生去一所真正适合我学术发展的大学,所以对留学中介的期待非常高。最后我选择了明德立人,还是看重了这里的“双师制”服务。
专业认真,明德立人导师和我的关系可以说是“良师益友”,后期何老师对我进行了谨慎的评估、用心为我制定符合我个人需求的长期规划。给我分配的海外导师是斯坦福经济学博士,帮我仔细研究了Stanford的课程设置,为我了解斯坦福的统计学项目提供了可靠的帮助,也坚定了我的申请决心,毕竟这里真的是梦寐以求的世界一流顶尖学府。
自己看不上眼的“细节”,却是导师最在乎的亮点!
简历像书的封皮、文书像书的序,找到“录取捷径”并不难。
再次感谢,明德立人的两位老师对我的帮忙很大,拿改简历这件事来说,因为之前自己写过一篇个人简历,但内容非常虚,没有充实的感觉。海外王老师为了修改我的简历,写下了大量的修改批注,帮我彻头彻尾的改写了简历。这些内容真实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通过两位导师帮我回忆、帮我升华,我才意识到有这么多内容可以进行补充,“意料之外”的内容为我的简历增色不少。
在撰写文书之前,两位老师给我做了几次全方位的meeting,讲授了文书的写作重点,以及目标学校会看重文书的哪些方面。结合我对统计的兴趣点,文书突出了我在quant的课程的高分和思想收获。
何老师也一再和我说,我的付出一定要让斯坦福看见,不能仅仅满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彰显具有积累资料、举一反三、持续专注、渴望突破的研究能力。由于我非常喜欢规划和归纳,于是强调了比较喜欢归纳推理。
老师将这些特质归纳为 “我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生活工具。”我觉得很贴近我的大学表现。
由于做过的两段实习时间都不够长,本来想着不用提及,但老师告诉我,科研背景,加上实习绝对是一个加分项,并对我的实习进行了升华,总结出我是一个“边认识、边定义、边分析的申请者。”通过将research的经历进行整理提炼,文书结构有了深入浅出的递进感,有了一种脉络清晰、主次分明的感觉。
我是个很有个性有主意的人,两位老师从头到尾都尊重我、支持我的决定。在我看来,简历像书的封皮,文书像书的序。申请学校会不会看这本“书”完全取决于你的封面和序。通过一起的努力,对文书和简历的深度勾芡、包装,让我对拿到录取信也并不讶异。当初的决定,当初的义无反顾,如今看来,真的值得!
明与暗、苦与泪,七年美国求学的五味杂陈、千姿百态,如今了了心愿!
挚爱入手,卸下了多年的包袱。
难得的安稳觉。那晚,我睡得好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留学故事:拿到斯坦福offer的那天 我如愿睡了个安稳觉!”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