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鲜为人知的航天故事

时间:2020-06-09

关于航天的简短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6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人民大会堂里鲜花怒放。这座庄严的会堂将再次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盛事:11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将在这里隆重召开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 20多天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霄的沸腾一幕,已成为我们民族记忆中永恒的经典;中国航天人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正在化作民族精神中的又一笔宝贵财富。 当一束束鲜花为航天功臣们绽放,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人难忘飞天路上的艰辛登攀 1986年3月,发展载人航天被列入“863”高技术发展计划。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十年间,航天人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作风,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关。 为了检验发动机性能,承担火箭发动机研制的科研人员一次次把发动机置于远比航天发射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试车”,每次“试车”耗资数百万元,而发动机至今保持100%的成功记录,得到了“金牌发动机”的美誉; 位于火箭顶端的逃逸塔被称为航天员的“生命保护神”。研制初期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逃逸塔形状极不规则,技术非常复杂,而且没有任何现成的资料可以参考。科研人员日夜兼程,进行了17项高新技术的攻关,终于研制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逃逸装置; 太阳能帆板是为飞船提供能源的部件。飞船在轨运行时,飞船的天线等凸出物会对帆板产生一定的遮挡,可能造成局部过热而损坏太阳电池。为解决这个难题,科技人员全力攻关,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研制出一种特殊的太阳电池,从而保证了“神舟”飞船能源供应的万无一失…… 回忆起载人飞船研制的最初日子,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激动地说:“我们的载人飞船是在美国和原苏联开展载人航天40年后才开始起步的,但我们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高的起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和现代技术的优势。” 根据中国国情,中国航天人大胆提出实现技术大跨越,直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飞船;提出独具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带有轨道舱的三舱飞船,既可大大改善舱内的舒适性,在增加对接机构后,又可使之成为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并为载人航天的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飞船完成在轨运行任务后,轨道舱继续留在轨道上运行,这样,在无人飞行试验阶段,就可以利用轨道舱开展大量的空间科学实验,其作用相当于一颗应用卫星,为科学实验获得了额外的空间应用效益。这样的设计,使中国的“神舟”载人飞船研制具有了起点高、容量大、重量大、技术难度大等特点——难怪飞天英雄杨利伟返回地面时兴奋地说:“咱们的船太好了!”从“拟人代谢装置”的研制到适应中国国情的轨道设计,从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和远距离测试发射的“三垂一远”模式,到与国际接轨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从火箭控制系统的系统冗余,到总线式数据管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每一项技术创新,无不是科研人员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一束束鲜花为航天功臣绽放,祖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自己的飞天英雄 每个时代的英雄群体,都会深深留下那个时代的烙印。杨利伟飞天壮举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十几载春秋的无悔付出;杨利伟独上九霄的勇气,浓缩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在勇攀科技高峰的征途中造就和锤炼的这支高技术人才队伍能创新、能吃苦,是一支具有协作和奉献精神的航天大军。 “我只是工程中的一颗小小螺丝钉。”这是航天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载人航天工程共有7大系统,每个系统有10个左右的分系统和更多的子系统;工程直接参加单位110多个,涉及单位多达3000余家。 没有人计算过如此庞大的工程究竟牵动了多少人,没有人说得出为“神舟”作螺丝钉的那些默默无闻的名字。他们舍弃了安逸,奉献了青春,有的甚至承受了生离死别的痛苦。 忠孝难以两全,是被称为航天员的“大保姆”和“总教头”的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心中永远的痛。 几年间,宿双宁的父母先后病逝。病危中的母亲在广州住院时,宿双宁多希望能够留下来陪母亲说说话,以补偿没能陪父亲度过最后时光的遗憾。但航天员训练正是紧锣密鼓的时候,宿双宁不得不赶回北京航天城。临走前,他哭着对兄弟姐妹们说:“我实在是没办法,希望你们和母亲能谅解我。” 曾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的戚发轫受命领衔飞船研制时,已到花甲之年。作为这支由上千人组成的研制队伍的老总,在飞船研制工作现场,血糖偏高的他常常是揣着药瓶与一线科研人员一起加班加点。 “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发射之前,妻子姜福玲动情地对戚发轫说:“我一定全力支持你早日将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从此,这就成了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 然而,心愿未了,老姜就病倒了。在戚发轫为第二次发射飞船进入发射场时,老伴的肺癌已到了晚期。“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后,与戚总相濡以沫四十余载的老伴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生命。戚发轫把痛苦深藏心底,又开始了“神舟”三号的准备工作…… 41岁的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37岁的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秦文波,32岁的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电测指挥刘秀莲,29岁的航天员训练负责人陈欣,27岁的火箭故障检测系统指挥刘烽……从繁华的首都北京到荒凉的西北大漠,一大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已成长为航天科技队伍的中坚力量。 在这个充满机会和诱惑的社会,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他们选择了寂寞和清贫,为圆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人们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希望,这是中国人应有的精神。 当一束束鲜花为航天功臣绽放,许许多多的航天人却无法前来分享这一刻的喜悦与荣耀 女研究员潘仁瑾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戈壁大漠。为了解决载人航天发射场的电磁干扰问题,体弱多病的她带领年轻的技术人员昼夜攻关,最终积劳成疾。病床上的潘仁瑾说:“我真想赶快出院,回去和大伙一块干,早日把咱们的飞船送上天!”然而,她却没能等到目睹飞船上天的那一天。面对她留下的遗物:一本党章和一双爬塔架做试验用过的脏手套,同在发射场度过青春年华的丈夫常常热泪盈眶…… 若地下有知,潘仁瑾和那些英年早逝的航天人,定能听到“神舟”腾飞时的巨大轰鸣,定会为中国把自己的航天员送入太空而笑慰九泉。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到来之际,不能来到人民大会堂的,还有远征大洋返航途中的“远望”号航天测量船,以及为下一次任务而紧张忙碌的千千万万个普通的航天人。 ——那茫茫大海的潮起浪涌,就是来自祖国最热烈的掌声;那五星红旗下怒放的似锦鲜花,就是人民给予航天人的最高褒奖!白瑞雪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鲜为人知的航天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书记,故事,方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副院长,航天精神,鲜为人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有关,天一路,得如,航天专家,事业,会长,企业,分会,关系,常务副,国防科技,受访者,参与者,工业,实践经验,奇迹,工程

2020-06-09 #经典故事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可靠性,工作,问题,梁小虹,航天,火箭,归零,中国航天,航天人,不等于,试验,环境,过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中国,产品,原因,型号,时候,材料,系统,领域,管理,发动机,小学生,概率,航天事业,规律,下偏差

2020-06-09 #长篇故事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可靠性,工作,问题,梁小虹,航天,火箭,归零,中国航天,航天人,不等于,试验,环境,过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中国,产品,原因,型号,时候,材料,系统,领域,管理,发动机,小学生,概率,航天事业,规律,下偏差

2018-10-13 #短篇故事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可靠性,工作,问题,梁小虹,航天,火箭,归零,中国航天,航天人,不等于,试验,环境,过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中国,产品,原因,型号,时候,材料,系统,领域,管理,发动机,小学生,概率,航天事业,规律,下偏差

2014-01-06 #故事阅读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可靠性,工作,问题,梁小虹,航天,火箭,归零,中国航天,航天人,不等于,试验,环境,过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中国,产品,原因,型号,时候,材料,系统,领域,管理,发动机,小学生,概率,航天事业,规律,下偏差

2015-02-23 #故事阅读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可靠性,工作,问题,梁小虹,航天,火箭,归零,中国航天,航天人,不等于,试验,环境,过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中国,产品,原因,型号,时候,材料,系统,领域,管理,发动机,小学生,概率,航天事业,规律,下偏差

2013-03-29 #短篇故事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可靠性,工作,问题,梁小虹,航天,火箭,归零,中国航天,航天人,不等于,试验,环境,过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中国,产品,原因,型号,时候,材料,系统,领域,管理,发动机,小学生,概率,航天事业,规律,下偏差

2018-05-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航天专家梁小虹讲述中国航天事业鲜为人知的故事

可靠性,工作,问题,梁小虹,航天,火箭,归零,中国航天,航天人,不等于,试验,环境,过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中国,产品,原因,型号,时候,材料,系统,领域,管理,发动机,小学生,概率,航天事业,规律,下偏差

2019-01-20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