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炎帝传说之紫皮大蒜与红萝卜的故事

时间:2020-09-24 21:24:02

相关推荐

神农炎帝有两个女儿,长女端庄秀丽,名女姒,次女亭亭玉立,名女娃。两个女儿聪明贤惠且勤劳朴实,深受炎帝及其族人的喜爱。炎帝狩猎耕作时,两个女儿都随伴左右。

天资聪慧、又恳吃苦的女娃常常跟随炎帝劳作于羊头山、发鸠山、西珏山一带的地域(今神农镇至寺庄镇高良、神头、釜山、伞盖、长平、王报等地区),并和族人一起生产生活,与族人建立了浓厚情谊,深受族人爱戴。炎帝对其更是疼爱有加。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炎帝认识到羊头山虽然居高临下,能居穴洞、避风寒、防野兽,但山高坡陡,开垦的荒地贫瘠缺水,收获的粮食不够族人食用,随及将五谷畦的种子在山下平缓有水的地方开垦试种,果然事半功倍粮丰果赢收获颇多。

多少年过去了,炎帝率领族人在羊头山方沿几十里开平地种粮,上山种树植果,养蚕织丝,采荆芥草药愈病,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但是,渐渐的大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每到夏天,在一种叫老槐树的树花盛开以后,部落的人不知为什么都会上吐下泻,不能自禁。大人小孩、男女老少只要染上此病(现代医学称此病为痢疾),大多半月二十天才能有所好转。这严重影响了族人的生产生活,每每季节轮回都让他们恐惧万分。

炎帝对此十分焦虑,一直在寻找预防和医治的办法。有族人认为是槐花的异味惹的祸,所以每当老槐树花盛开,便让人砍伐殆尽,但丝毫不能解决问题。炎帝翻高山、越峻岭,遍尝苦药,一直没有找到对症的良药,自己也不幸染上痢疾。时至今日,寺庄、釜山、赵庄一带还有:“槐花开、麦根烂,大人小孩遭磨难”的民谣流传 。

女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帮父亲找到良药治好族人。一天,女娃对炎帝说:“看咱们每天只在山岭上寻找,为何不到平川地去搜寻一番呢?”炎帝心头一亮,“就是呀,说不定那里还真有对症的良药呢。”说完便拖着病体携女娃一并来到羊头山西部的平缓地寺庄王报一带。只见这里地平水浅,草绿苗壮,一片田野秀色。在一块湿地旁边,一片绿苗长势旺盛随风摇摆,像是欢迎女娃和炎帝的到来,女娃伸手一拔,一株圆球似的植物带土而出。仔细看,状似人的鼻头,外为一体、内分五瓣,紫皮白核,浓香扑鼻。女娃用手连揪一把呈给炎帝,炎帝也从未见过,遂咬一口品尝,直觉得口里生津、辛辣开胃、嗓子刺痒,腹痛之感顿时缓解,不到两个时辰,腹部已无下坠之感。炎帝心想,莫非此物就是对症之药?女娃见父亲吃后病情有所好转,喜出望外,立即四处奔走相告,让人前来此处挖取食用。人们食后果然奇效卓然,不久康复。

女娃与炎帝挖苗尝果,医好腹泻的消息不胫而走,相临部落的人也纷纷来此地挖取治病,女娃都一一带路获取。消息越传越广,求“药”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要,减少众多人的往返时间,尽早让各地患者痊愈,炎帝想了一个办法,他招呼大家支起一口大锅,将选好的“神药”和井水依比例下入锅内煮沸后熬成药汤,当场示范,让人们回去都依照此法治疗顽疾,没有患病的人饮用此汤也能起到预防的作用,效果很是明显。(上世纪七十年代,晋东南地区痢疾传染,高平地方政府还曾号召各厂矿、村、学校、用此方预防痢疾)相当一段时间,人们见了面没有二话,都要问上一句:“好了吗?”“算算算,谢天谢地,总算好了”。炎帝见此物总算治好了族人的顽疾,人人又都言“算”为谢,就叫此物名“算”,后演变为“蒜”。 而最早发现的那片蒜,被人们称之“止屁大蒜”,意为“止住屁股拉稀”。后因此名不雅,该地蒜皮也呈紫色,人们又名“紫皮大蒜”。后来,距此较远的部落,也曾尝试着将此物移至他们的居住地种植,但其果皮呈白色,已无紫色,结出的果实分支瓣多,药效也明显减弱,少有辛辣之感。(至今,王报紫皮大蒜仍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亦是高平酸菜、烧豆腐、 猪蹄的最佳佐料,“揪片蘸蒜治痢疾”的传统食疗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仍然在用)。

女娃自从发现了“蒜”以后,整天在蒜地里玩,有时会将蒜苗中间的一根根苔芯抽出,切去前端,留下中部鼓凸似珠、末梢渐细如尾状的苔丝,用线连成一串,作为装饰物挂在颈前,部落里的女人见后也纷纷效仿,一度成为一种流行的妆饰品,成为后人最早的项链鼻祖。亊有蹊跷,炎帝发现:被女娃抽过苔芯的紫皮大蒜皆分数瓣,而未抽过苔芯的蒜核统统没有分支瓣,全是独股蒜(今当地人称“独疙瘩蒜”)尝其味道更是辛辣十倍,治疾效果更是奇特,后成为人们以毒攻毒医治痢疾的神药。“毒辣”之词也源于紫皮蒜“独 辣”而沿用。

春去秋来,叶落草枯,为了族人,女娃一直陪伴炎帝在寻找可食可药之物。一日,父女二人又走到邻近的一片平地,眼尖的女娃发现不远处一片绿色煞是惹眼,赶紧向前。走近一看,荒地中露着一株株绿色的缨子,女娃伸手一拔,缨断根折,不知地下还有何物,接连拨了几株,连连如此,越是不见东西,女娃越是好奇。炎帝赶来看过情况,用一尖器撬起,父女俩惊喜地发现,缨子下面原来是一个主根呈圆柱状上下匀称的紫红色果实。炎帝擦掉泥土,咬了一口,顿觉甜脆爽口、香味四溢,随口道:“此物甚为美味,女娃,快带些回去分于族人享用。”

女娃尊父命将带果实的缨子辫起,跨在肩上、搭在背上挨门逐户分给大家共享。族人只见过地上长的、树上挂的吃食,从未见过地下埋的还有能吃的东西,甚是惊奇。炎帝见大家都十分认同此种果实,留了些许种子来春试种,果然产丰量足。同时发现这种果实调口味、增食欲,润肠胃、通便秘,随率族人大量培植,从此开启了种植蔬菜之先河。至今,在寺庄、王报、北王庄一带还留传着这样一则谜语: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栽在地底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日,女娃随母亲在东海捕鱼戏水溺死,令所有族人悲痛万分。大家十分惋惜女娃的早逝,每每谈起朝夕相处的女娃,炎帝和族人都悲痛不已。

女娃溺死后,毎到立冬时节,族人都要以她发现的果实祭拜她,初始,把果实切成几段摆放以示敬意,后来人们将切成圆坨状的果实抠其内心呈凹状放入油料,再置一根灯捻点燃,以显虔诚。此后,每到农历十月初十夜晚,各家各户都在户外点燃灯盏向天祭祀女娃。夜色中点燃万盏灯光,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一样星罗棋布,久而久之,人们就将此物称作‘罗布’,后演变为“萝卜、红萝卜”。在后来的人们十月初十“封囤节”时,人们为了祭祀炎帝和女娃,就用软米面代替“红萝卜”做‘灯盏’用来祭祀。而王报村萝卜因上下匀称,呈圆柱状,内长黄芯,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尖锥状萝卜,且用铁器熬煮后汤呈黄汁,生熟皆宜,味道可口,为“卜”中之王,人们遂将此地萝卜尊为萝卜之王——‘王卜’。(方言中现人们都把王报(bao)称王报(bo)。

当地有句顺口溜:白送萝卜一篮篮,想要菜籽难上难。传说部落里有个出嫁的姑娘也想将当地红萝卜引种他乡,父辈极不情愿,但又碍于面子,于是想了个办法,在把种子给姑娘之前,先用蒸笼蒸了以后晾干,被蒸过的种子是不会生根发芽,姑娘自然种不出同种的红萝卜。姑娘回娘家再提起此事,父亲则漫不经心地说那是婆家水土不好所致。

据1964年版《山西名土特产》载:“高平萝卜香千里,一红一白两稀奇。红的在王报、白的在河西......” 又民间歌谣赞王报红萝卜、大蒜:“红萝卜、两头停,(停:一般粗的意思)红肉黄芯脆个生生; 紫皮蒜、治痢灵,大人小孩儿屁不疼。”

原来,萝卜在买卖前是要清洗干净的,而王报红萝卜由于远近闻名,一直以来购买者都是络绎不绝,十分抢手,所以就省去了清洗的环节,“萝卜快了不洗泥”的说法也由此而来。秦海宝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炎帝传说之紫皮大蒜与红萝卜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的故事

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的故事

炎帝,黄帝,蚩尤,人们,东西,老舅,天下,神农氏,女娃,舅舅,东海,中华民族,共主,日中为市,精卫,扩展阅读,传说,华夏,发鸠山,始祖,时间,时辰,炎黄子孙,炎帝陵,炎陵县,皇帝,羊头,货币,部落,于东海

2020-05-26

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的故事

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的故事

炎帝,黄帝,蚩尤,人们,东西,老舅,天下,神农氏,女娃,舅舅,东海,中华民族,共主,日中为市,精卫,扩展阅读,传说,华夏,发鸠山,始祖,时间,时辰,炎黄子孙,炎帝陵,炎陵县,皇帝,羊头,货币,部落,于东海

2020-05-26

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的故事

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的故事

炎帝,黄帝,蚩尤,人们,东西,老舅,天下,神农氏,女娃,舅舅,东海,中华民族,共主,日中为市,精卫,扩展阅读,传说,华夏,发鸠山,始祖,时间,时辰,炎黄子孙,炎帝陵,炎陵县,皇帝,羊头,货币,部落,于东海

2020-05-27

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的故事

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的故事

炎帝,黄帝,蚩尤,人们,东西,老舅,天下,神农氏,女娃,舅舅,东海,中华民族,共主,日中为市,精卫,扩展阅读,传说,华夏,发鸠山,始祖,时间,时辰,炎黄子孙,炎帝陵,炎陵县,皇帝,羊头,货币,部落,于东海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