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

时间:2020-08-27

乡村生活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6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进城后经常领着客人到一些“农家乐”、“农家院”、“农家铁锅炖”等一些乡村风味的饭店或者小吃部去品尝农家风味的饭菜。所以,令我经常怀念起农村那土墙、火炕、火盆,小园子、随礼、粘豆包、杀年猪……

农村的火炕,是极富聪明才智的创造。因为种植玉米、大豆多,家家都有烧这些秸秆的大锅灶,秸秆就是生火做饭的烧柴,不够的时候到草甸子打点柴草。虽然这些秸秆燃烧的时间比较短,但那时农村也没有人买煤。

到了冬天屋子里冷主要靠火炕取暖。它遵循烟向高处走的规律,“七行锅台八行炕”,锅台进烟孔比炕洞子底面低一层坯高度。经房上烟筒出口,风力一抽,不但炕洞内烟在流动中热量传给了炕面坯,还抽得锅下火着的很旺。做饭时,锅热了,炕也就热了,屋子温度自然就上来了。

冬季家家都有火盆,就是把烧成不冒烟的秸秆放到火盆里。冬天在外面回屋的人,可以用它暖暖手脚。可以用铁缸子温开水,还可“烫酒”、给孩子们烧土豆、鸡蛋等等。家里人干完活围着火盆坐在炕上拉拉家常,其乐融融。有外人来串门,短坐,坐到炕沿边上;长坐,主人会说:“脱了鞋,上炕里,暖和暖和!”坐炕,也就养成了盘腿坐着的习惯。吃饭时,一家人围着炕桌,更是让人留恋家的温暖。

用大锅做饭、炒菜,讲究火候。大锅下面用包米秆子或者豆秸烧火炒菜,锅底热的面积大,火急炒出的菜自然好吃。为了给锅下的火助燃,有的还用风箱,一只手推拉一个拉秆,就可以在火下吹风,再添一把火力。大锅里做上猪肉粉条炖酸菜,锅边上贴上大饼子,是用玉米面加点黄豆面的大饼子,那就是正宗地道的东北传统风味饭菜了!

每家都在房屋前屋后用秫秸(高粱的杆)或者土坯(条件好点的用木板)沿四周围成一人来高的小园子,里面种植一些夏秋常吃的蔬菜和果树。记得我家住在屯子最后一趟街(读作“该”)的最西头。小园子西边就是广阔的田野,所以我们家的小园延伸得特别大。小园里有樱桃树、沙果树、茄子、豆角、黄瓜、西红柿、辣椒、菇娘(娘读niang,三声),靠墙的四周还种上葵花、玉米。小园外面的田野,种些土豆,南瓜,西葫芦……,这些蔬菜足够日常家用,有点自给自足的意味。

从我记事起,农村最热闹的就是谁家娶媳妇。办喜事提前好长时间就开始做准备,日子确定后,商量请客的事。然后,家庭成员和处得好的亲友具体分工。有的挨门挨户去要青菜或者干菜;有的找人口多的家要布票(那个时候布匹按人供应,每人每年14尺布票)有的开始借桌子,租赁餐具;有的开始上门通知亲友;确定选择支事主管(农村称“唠头忙”的),到办正事的前一天,左邻右舍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约而同地前来帮忙。来的人自己拿着需要用的工具,由支事主管按照每人的特长一一分工,然后用一张红纸写好贴在显眼的墙上,一目了然。那个时候粮食定量,每人每年500斤“毛粮”,谁家办喜事的时候,生产队还要额外给100斤高粱米或者100斤小米,50斤大豆。

桌子就是坐四个人的炕桌,专人提前赶着马车挨家去借,两个并在一起坐八个人,左邻右舍家都放桌子,人多的时候几乎放了半条街的农家。那个时候,农村虽然很穷,但乡村文明,坐席时相互谦让,年轻人让年老的先坐,健康的人让残疾人先坐,男同志让妇女带小孩的先坐。鞭炮响后,酒席就算正式开始了,主事的高喉咙大嗓门吆喝,请远客先入席!席上人人脸露喜气,谈笑风生,欢笑声、猜拳声、喜庆的鞭炮声不绝于耳。酒席没有开席时间和散席时间,来客了坐下就吃,来多少人就招待多少人,菜不够了再做。坐席时间也不分先后,今天没招待完明天继续招待,总之要把客人招待好。接亲或者送亲一律是大马车。印象中那个时候的婚礼很简单。大体是就是宣布结婚;放鞭炮;三鞠躬;交换礼物;最后往新娘新郎身上扬洒五谷粮。有的人家还要组织扭秧歌。

除了招待好亲朋外,重要的是招待好新娘的娘家人。娶媳妇那天礼节较多,一切都要礼貌为先,说话办事得温文尔雅,诙谐幽默。特别是主家对送亲的人要特别慎重,了解送亲和新娘的辈分关系,再找一个辈分相同,做事稳重,办事能力强,在这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坐陪。娘家人把新娘送来,言下之意就是把女子亲手交给你们家了,你们得善待。所以送亲人来后,要行礼节,要把握好分寸,不能随意,更不能惹送亲人生气。

蒸粘豆包,是春节前不可少的一项准备。每年春节前把生产队分到粘谷子、玉米用石头碾子去壳(后期有了碾米机),水侵淘好后,控干碾成面。根据黄米的粘度,参入适量的包米渣子面。和好发酵10小时左右。和好的面包上豆馅,上屉蒸熟就是传统工艺的粘豆包了,还可以做成粘糕、豆面卷子等。那个时候冬天天气寒冷,晚上天黑早,一般白天吃两顿饭,晚饭与第二天早饭时间长,而吃粘食抗饿。冬天的粘食比较好储存,蒸好的粘豆包,一盖帘、一盖帘放仓房里冻上。以后随时想吃,就从外面拿回屋里化开,做饭时,放锅里一热就可以吃了。

杀年猪是我最盼望的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一来解决一年的油水(七十年代早期我们那里每人每年生产队给3斤豆油),二来忙乎一年了,自己家改善一下生活,也请老亲少友、生产队头头们吃一顿。农村的大多数人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小猪就自己留着过年吃了,大一点的杀完再卖一些换钱。养猪饲料以野菜为主,淘米水搭配些糠麸,杀猪前一两个月喂点豆饼或者黄豆。自己家想杀猪必须先完成国家的一户一头猪的派购任务。所以一般的家都养猪,谁家猪圈里养着超过两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猪头猪手留着到过二月二的时候用火燎完烀上。

儿时盼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的、放鞭炮,还有压岁线。年三十午夜的“接神”是最热闹的场景了,在院子里燃起一堆篝火,放上鞭炮,在篝火旁点燃祭祀用的黄纸,同时燃放烟花,迎接财神到自己家。然后回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期间晚辈给长辈磕头,说一些祝福的话,孩子们就可以收到大人的压岁钱。同村的晚辈们也开始各家拜年,或者初一早上开始都会互相拜年。回想起来,儿时过春节真让人留恋!

1981年以前,我们那里没有实行农村改革,劳力归生产队管理。定时出工,挣工分,到年终生产队结算,公布一天工分折合多少钱。赶上好年景,去了上交公粮,也就剩个一家人一年口粮。生活很困难,靠卖点鸡蛋、年终杀猪卖点肉,买点油、盐、酱、醋,维持基本的生活。

虽然现在生活今非昔比了,但是很难找到那个时候的乐趣,即使在那些农家特色饭店吃的比那个年代要好、要全多少倍的农家菜饭,无论如何也吃不出来那个时候的滋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

农村,生产队,那个时候,农家,好的,时候,时间,火盆,秸秆,送亲,小园子,粘豆包,一家人,大锅,火炕,桌子,玉米,生活,自己家,亲友,事主,人家,包米,办喜事,卖点,土豆,客人,大豆,坐席,娶媳妇

2020-05-04 #经典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

农村,生产队,那个时候,农家,好的,时候,时间,火盆,秸秆,送亲,小园子,粘豆包,一家人,大锅,火炕,桌子,玉米,生活,自己家,亲友,事主,人家,包米,办喜事,卖点,土豆,客人,大豆,坐席,娶媳妇

2020-08-27 #故事阅读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

农村,生产队,那个时候,农家,好的,时候,时间,火盆,秸秆,送亲,小园子,粘豆包,一家人,大锅,火炕,桌子,玉米,生活,自己家,亲友,事主,人家,包米,办喜事,卖点,土豆,客人,大豆,坐席,娶媳妇

2011-12-03 #故事大全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组图

农村,生产队,那个时候,农家,好的,时候,时间,火盆,秸秆,送亲,小园子,粘豆包,一家人,大锅,火炕,桌子,玉米,生活,自己家,亲友,事主,人家,包米,办喜事,卖点,土豆,客人,大豆,坐席,娶媳妇

2019-11-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70年代农村生活图片:70年代中国农村生活珍贵照片回忆

70年代农村生活图片:70年代中国农村生活珍贵照片回忆

场景,照片,记忆,生活,农村生活,中国农村,和民,七十年代,农村,影子,影视作品,民俗,才能,注解,父辈,难得一见,真实写照,画面,身影,风轮,70年代,70后,80后,90后,人来说,中的场景,很难得,可以上,历史时期,只有在

2020-08-26 #长篇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农村,生产队,那个时候,农家,好的,时候,时间,火盆,秸秆,送亲,小园子,粘豆包,一家人,大锅,火炕,桌子,玉米,生活,自己家,亲友,事主,人家,包米,办喜事,卖点,土豆,客人,大豆,坐席,娶媳妇

2020-05-22 #故事大全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农村,生产队,那个时候,农家,好的,时候,时间,火盆,秸秆,送亲,小园子,粘豆包,一家人,大锅,火炕,桌子,玉米,生活,自己家,亲友,事主,人家,包米,办喜事,卖点,土豆,客人,大豆,坐席,娶媳妇

2020-05-22 #小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故事

农村,生产队,那个时候,农家,好的,时候,时间,火盆,秸秆,送亲,小园子,粘豆包,一家人,大锅,火炕,桌子,玉米,生活,自己家,亲友,事主,人家,包米,办喜事,卖点,土豆,客人,大豆,坐席,娶媳妇

2020-07-0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