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光绪年间桃源县知事余良栋的故事二则

时间:2020-09-18

湖南桃源民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87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8 分钟。

原标题:光绪年间桃源县知事余良栋的故事(二则)

一、《陈宝箴参劾桃源知县余良栋之缘由》

二、《光绪年间桃源县知事余良栋的故事》

作者:罗金龙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

转载自《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网站

2015年6月5日发布

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余良栋、刘凤苞修纂《桃源县志(光绪)》 。

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桃源知事余良栋对桃花源重摹,雕刻"桃源佳致"碑,同时,还重修靖节祠,并沿山配置亭阁,按陶渊明桃花源诗命名。

2018年6月12日《新安堂余氏》转载

陈宝箴参劾桃源知县余良栋之缘由

正是在县志一书中叙事截止的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底 , 余良栋被革职,据《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三八二载:“湖南候补道钱康荣、着即行革职 。 候补知县吕汝钧,取巧钻营 , 声名狼藉,桃源知县余良栋 , 性情狡诈,物议沸腾 , 着一并革职。”(此条亦见《清光绪朝东华实录》)原来 , 余良栋早在芷江任上就贪暴无比,在桃源任上的几年修复了桃花源等亭阁、楼台等 , 虽客观上为桃花源的名山建设做出了贡献,却也借着这些建筑工程的外衣贪墨肥私 , 后被群众告发。人们所知的仅限于此 , 革职是怎么回事?他以后的情形如何?

余良栋事发是这年(1895 )由直隶布政使出任湖南巡抚的陈宝箴所参劾 。 陈宝箴,字相真 , 江西义宁(今修水)人, 1852年21 岁中举人 , 历任按察使、兵部侍郎、直隶布政使、湖南巡抚等,《清史稿》有传 , 后来因支持“维新变法”与其子同被罢官。胡敬思称:“湖南为宝箴旧游地 , 习知其风土人情,甫莅任 , 劾罢贪酷吏十馀人。”(据《戊戌履霜录》卷四《党人列传》)这十馀人中就有余良栋 , 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就此结束,因为后来经过断续一年多的审查 , 余良栋除了贪墨亏短钱粮,还有妄拿军民、勒捐苛罚等问题 。

余良栋真实面目如何“性情狡诈” , 我们从民国二十五年( 1936 )中华书局版《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可以略窥 , 文中相关记载当属可信,下笔便称余良栋“为湖南近时州县贪酷之冠” 。 在任芷江时,庞际云由湖南巡抚将旋任云南布政使 , 到芷江度岁,余良栋以为将抚湖南 , 谄媚之至,特意使人在江南定造了一张可容四五人、雕镂精细的卧床 , 中有抽屉,可储食物 , 以貂皮帐之,贵至数千金 。 庞还嫌掩处稍窄,又拆下补缀 ; 每下乡必住富人廖氏家,招待甚殷 。 有一天看到廖氏家有株不同寻常的茶花,余索要 , 廖以亲戚家的物告,余便不高兴 , 后复下乡,便改住别家 ; 县中捕得大盗,余令盗供廖氏子 , 即令捕快擒来刑讯,廖氏子曾有官职 , 为余所革。余任桃源时 , 还派差至乡捕人。有监生某不满 , 即与差论辩,余知后即将监生捕来杖之数百并下狱 , 监生贿狱卒得以逃脱后,仍没逃过 , 快马捕来最后被余置于死地;又觊觎邻县某氏富 , 贿求不与,即诬以入哥老会 , 执其二子杀之;湖南巡抚吴大澂阅兵桃源时 , 特为建一房,又出资建德政碑 , 吴以为能,为此上疏保举余 , 吴大澂确于光绪十九年( 1893 )自凤凰转道到过桃源 , 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吴大澂奏举余良栋得到皇帝嘉奖的原因。

陈宝箴于余良栋革职后的次年 , 也就是光绪二十二年( 1896 )巡阅桃源 , 八月十八日抵汉寿,二十日抵常德 , 接着就到了桃源。二十四日给其子、在吏部任职的著名同光体诗人陈三立去函言及相关调查情况:“余革令一案 , 据原告诸人录呈罚款诸人姓名、数目甚多,并各款侵吞证据汇为一册 , 拟迟日札发臬司,会同两道查讯 , 专勇送省也。”(汪叔子、张求会编《陈宝箴集》 , 中华书局 2005 年版 , 第 1673页)

同样在这年的八月 , 陈宝箴还到了桃花源并留有诗,这是历来桃花源文化研究者都不曾知道的珍贵史料 。 陈宝箴的诗为《桃源洞道院题壁二首》:“桑麻鸡犬古时村,不许渔郎再叩门 。 一孔肯容秦吏入,更从何处觅桃源?”“虐我为仇拊我恩 , 县门深处即桃源。可怜蔽芾甘棠日 , 犹溅秦民古泪痕。”诗后有附记:“道院门额为‘桃源古洞’四字 , 县署甚宏敞整饬,楹联有‘愿留遗荫作甘棠’等语 , 皆前县令余良栋重修时题。良栋 , 余别任时首劾吏也。丙申( 1896 )八月陈宝箴并识 。 ”陈氏留存的诗极少,此二诗与历代桃花源的吟咏不同 , 目的在警示。诗中把余良栋比作“秦吏” , 楹联中的“甘棠”一语典出《诗经》,用以称作离任地方官的颂词 。 无独有偶,余良栋在最初担任龙阳(汉寿)令时 , 在县署也曾题联:“有一刻闲,且勤我职 ; 无十分屈,莫入吾门 。 ”(吴恭亨著,喻岳衡校点《对联话》 , 岳麓书社 1984 年版 , 第 39 页)这样的话 , 确也能让人廉顽起懦。

陈宝箴巡阅所至 , 对余良栋事迹乃知其详,认为是荼毒无人理 , 非贪酷所能尽。而当其参劾之时 , 人多以为冤。后来提审到省 , 事迹才渐渐播扬,而人多不敢指斥 。 陈还将此情况及那两首诗在一次通函时寄给了长沙翰林瞿鸿。

到了这年的十月终于审明 , 余良栋在任内所亏短的钱粮 8399 两 , 屡经饬催,返还 5000 两 , 尚欠 3399 两 。 为此,陈宝箴会同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光绪 , 先行勒限两个月,严追余良栋亏短钱粮、库杂银如数完解 , 再请销案,倘逾期限不完或完不足数 , 再行严参,以示惩儆 。 到了十二月,余良栋将欠的三千多两银解抵清楚之后 。 陈宝箴又审明了余良栋勒捐苛罚,妄拿军民案 , 并于光绪二十三年( 1896 )得上谕 , 同意“将已革知县余良栋从重发往军台效力赎罪”,就在这一年余良栋最终被发配到陕西某县为驿丞 , 这一点,刘祖荣纂修的《桃花源志》也已注意到了 , 此后余良栋的情形如何,则不得而知 。 在余良栋任桃源时,任湖南桂阳县知县开缺补湖北某县知县的余良材 , 是余良栋的同胞兄弟,后也被陈宝箴劾罢 。

从光绪二十一年(1894)余良栋被革职到二十三年(1896 )遣戍军台 , 其间竟用了两年多时间,官场的事盘根错节 , 从来就不简单,这给我们现在的廉政建设不无启示 , 因此余良栋遣戍军台事编进了 2001 年湖北人民出版社《肃贪通鉴》一书中 。 陈三立后来在二十六年( 1898 )的《先府君行状》中提到其父这段罢吏事:“察劾府县以下昏墨不职者二十余人 , 而代以干良者,复显劾幕豪僚最有气势者二人 。 桃源令贪暴无人理,上其罪 , 至遣戍,群吏懔然 , 遂改观。”(《散原精舍文集》卷五)陈宝箴劾吏二十余人事 , 证明了他整顿吏治的决心。

光绪二十一年(1894 )余良栋革职 , 桃源此时无县令,由于陈宝箴的保举 , 广西桂林灵川县人、江华县回避知县汤汝和接任桃源知县。汤汝和 , 字味梅,号拙生 , 同治壬戌( 1862 )年七月初九日生 , 有弟二,汝谐、汝修 。 担任桃源令在职三年,四十一岁时调往浙江 。 晚年归里,号所居为“咽雪轩” , 有《咽雪轩诗文集》二十一卷,民国刊本 , 又编有清人诗集。

余良栋 ,字芹塘,四川万县(今万州市)人 ,监生。光绪初任常德龙阳(今汉寿)县令、接着任芷江县令 ,光绪十四年( 1888)任桃源县令 ,连任两届,一直到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底 ,大约是桃源历任知县在职最久的。余良栋在桃源的几年对桃源的建设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集资修建桃溪书院,建育婴堂、文庙、东岳庙等 ,尤其对于县中名胜桃花源古迹的修复有功,重建并布置了多处新景点 ,至今还为人所称道。据《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载 ,因湖南巡抚吴大澂的举奏,余良栋在光绪十九年( 1893)得到过皇帝的嘉奖 。光绪十八年( 1892)至二十一年(1895)还主修了一部百万言的《桃源县志》 。

他能诗文,并有作品多篇传世 。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

光绪年间桃源县知事余良栋的故事(两则)

一则:审尿缸

第一个白话讲的是余良栋审尿缸。

桃源三阳港溜(佘)家坪有个农民,家境贫穷。挨近腊月二十四,要过“小年”了,家里还是把米无存,这又儿哈得了呢?没有办法,只得找朋友帮忙,借了一担茶油,天不亮就往县城赶,想早点进城把油卖了,换成钱后买点吃,穿,用的过年货。

俗话说,这人背时,腿打稿,碰陡抱鸡婆都走草(发情)。早先前装油的油篓,是用竹篾编制成后,内外用皮纸糊上,然后,涂上桐油做成的。这东西虽然轻巧,可最怕的是磕磕撞撞,就如俗语所说:纸糊篾扎,碰陡就散架!这卖油人一心想的是早点赶进县城,趁上午人多,买年货的人也多,能卖个好价钱,便半夜里起身,肩上挑着担油,忽悠忽悠,脚下生风,箭步如飞,也不觉得累。

天大亮时,来到了麻家渡这地方,想换换肩,便将肩头上的扁担从左肩挪到右肩来。不曾打想的是,一肩换过来,原在后头的油篓转往前头时,恰好荡在路边的一口尿缸沿上。只听得“砰”的一声,这纸糊篾扎的油篓底部被撞破了,顿时,一篓子黄澄澄的上好茶油便如水银泻地,漏得遍地都是。卖油人见此,如一桶冷水从头淋下,心灰意冷得有死的念头,心想: “这就真的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我穷到巴垫子的地步,正是没得过年坎的时候,好不容易求嗲嗲,告奶奶,找朋友借了一担油,半夜里爬起来,千辛万苦,赶到城门边边上了,却眼睁睁看陡银子化成水!真的是命里只有八角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啦!”越想越伤心,悲从中来,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围观的人群见此也都陪着落泪,一个个唏嘘不已。

此刻,正好余良栋经过。他是前两天去三阳港办案,公事已毕,赶回县衙的。

远远地发现麻家渡桥头围了一群人,以为是聚众闹事。便早早地下了马,急急地趋步前来。听了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诉说,方才明白事情的原委。便仔细打量坐在地上大放悲声的汉子,见这人衣衫褴褛,一副老实厚道的模样,哭得像个苏秦,免不得心生恻隐,有扶持一把的念头。于是,便弓下身子,挨近那人说道: “汉子,你坐在地上不停地嚎啕也不是个办法嘛,你要找人赔你的油嘛!”

汉子抬起头来,可怜巴巴地哭诉道: “你这人真是好笑得很,赔!我找那个赔呢!又不是别人撞的我,是我自己撞破的!”余良栋一听汉子这话,越发觉得这人忠厚老实,内心认定了要帮他一把。便以极其认真的口气,对这汉子说道: “你去县衙告状呀!”

汉子望着他,见他神色严肃,不像是逗人作耍的样子,便说: “那我告哪个呢!”

“你可以告撞破你油篓的这口尿缸嘛”。汉子一听,觉得眼前这人真是荒唐,说起话来, 像是癞蛤蟆扯呵欠——好大的口气!就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诘问余良栋:“这尿缸又不是人,我若告它,知县大老爷会说我是个疯子,说不定会敲我二十大板!”

“不会的,你尽管放心去!这余知县不是糊涂人,你只要在衙门口把呜冤鼓敲响,这余大人定会接你的状子的!”汉子将信将疑,说道:“我一个做工打伙的,斗大的字认不得一箩筐,哪个能帮我写张状子呢?”

“这个不难,状子我来帮你写。”余良栋唤过随从,取出笔墨纸砚,就在路旁民舍的小桌上一挥而就,写上洋洋洒洒二十八个大字:穷极无奈借担油,挑往集市换年筹,不料撞在尿缸上,一年辛苦付东流。”然后,吹了吹墨迹,递给汉子,上马疾驰而去。

卖油人接过状子,痴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围观的人群中,有认得余良栋的,便告诉汉子,刚才那人就是余大人,既然要你前去告状,且又亲手替你写了状子,想必会替你作主,帮你一把的。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于是,一哄而起,纷纷鼓噪汉子前去告状,都想看个稀奇,看余大人如何了结此案。大家伙帮着汉子把剩下的一桶油寄放停当后,便簇拥着汉子,前去县衙门看热闹,一路上逢人就说,余知县要办尿缸撞油案。把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几乎人人皆知了。

这余知县骑马,一路疾驰,片刻功夫,就到了县衙。一下马即吩咐差役取笔墨,将纸铺在公案上,亲手写了一个大大的告示:“本县今日升堂审尿缸”,令人张贴在县衙外面。告示一出,观看的人立马就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拢来。这一下,便一传十,十传百,闹得漳江镇上人人皆知了,都说这余知县搞的么得鬼,审案竟然审起尿缸来了,真的是旷古奇闻!

这人最重的是好奇心,听到知县大人要审尿缸,都想看稀奇,告示贴出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县衙大堂前的院子里,围观的人群已经挤得满满当当的了。

卖油的汉子和那些人是走路来的,等他们赶到衙门口时,衙内衙外早已是人山人海。有人手痒,见原告来到,便敲起了衙门口的“呜冤鼓”。听见鼓响,余大人立马升堂。屁股还未挨到椅子,便吩咐差役关大门。众人不知就里,一个个翘首垫足,等着看热闹。

余良栋坐下之后,把惊堂木一拍,大堂内外顿时鸦雀无声。

余大人说道:“今日本县要审尿缸,办一个旷古未闻的奇案,这个,想必各位都是知道的了。”说到此,他把目光往堂下一扫: “其实,在下只是借审尿缸这个由头,把大家接了来,共同大帮小凑,帮帮这卖油的汉子。

各位想想,这卖油的汉子,好不容易向朋友借了一担油,天不亮,地不亮地从溜家坪挑出来,想的是挑到县城里卖个好价钱,换点过年坎。千辛万苦,挑了五,六十里地,谁曾料想,换个肩一下子把油篓撞在路边的尿缸沿上,一篓子的油洒得是干干净净,一滴滴都不剩。我见这汉子罗在地上,哭得昏天黑地,着实可怜,便心生恻隐,想帮他一把。但我一人的支助有限,所以,我便想出这么 一个主意,借审尿缸的由头,把大家召集拢来,一人捐几文,这几文钱对大家来讲,算不得么得。

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集我们众人之力,这汉子泼了一篓油的损失,想必能补回来。再者,我也要讲清楚,今天各位进了本县的大门,也就不能当“干哥哥”,一毛不拔,钱多的多把几个,钱少的少把几个。长短是根棍,大小是个礼,出得你的手,也就出得我的门。”说罢,便从身上掏出几枚铜板,搁放在公案之上。

满院子等着看稀奇的人,至此才知道这审尿缸是回么得事,见知县大老爷亲自发了话,又身为人先作出了表率,且行善济困,扶危救难也是一件积德的好事,况且,掏几文钱也不是大不了的难事,因此,众人纷纷掏钱。不一会儿功夫,公案桌上便堆集了好大一摞铜钱。

待众人捐助已毕,余良栋站在衙前台阶上,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朝众人作了一揖; “我代这位小哥谢过了!感谢各位拔刀相助!”然后,从人前拉过卖油的汉子,指着公案桌上的那一堆铜钱: “这位小哥,桌上的这些钱,你尽数拿去,权当是补偿你那泼了的一篓油,足够了吧?”汉子此时早已是泣不成声,连忙双膝一屈,跪倒在地,朝余大人咚!咚!咚地磕起了响头。

余良栋一把扶起: “使不得!使不得!你要感谢的不是我,是他们!”边说边朝满院子的人群一指: “这都是众人帮的你,我只不过是借了审尿缸的由头,挤了他们一点点油水而已!这丁点儿小事,又何足道哉也!”

二则:断 祖 坟

这龙潭洛家坪有个邹姓伢儿,幼年时家里贫穷,跟随父亲外出讨饭为生。一日,流落到丁家坊这地方,老父突然得了急症死了。为了老父能有一块坟地安葬,小伢儿求告当地父老:无论是谁,只要能施舍一块坟地,安葬老父,自己心甘情愿帮他当三年长工。

内中有一人,见这娃儿年纪已有十三,四岁,看个匹把牛不成问题,便对这伢儿说:“我给你一块地方,帮你安葬了老父,你能给我看三年牛吗?”小伢儿见有人帮他,犹如雪里送炭,便忙不迭地应允。于是,这人便将山溪边的二合土地给把了小伢,让他安葬自己的老父。

葬事已毕,这邹姓伢儿从此便为丁姓施主看牛。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知不觉中三年即将过去。这一日,小伢儿把牛赶到溪旁草地上啃草,自已躲在树荫下歇凉困觉。此时正是阴历的六月末,一会儿功夫,打起了风暴。小伢儿一看周围,只有一座废弃的烧瓦窑可以躲避一阵,于是,便急步窜进窑内。

这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刚才电闪雷呜,漆黑得像是天都会塌下来的,不打想,一袋烟的功夫,又风和日丽,太阳会晒破脑壳。小伢儿正想迈出窑门,看看老板的牛跑了没有。忽然,听见窑外有说话声,便住了脚步,想等外面的人走了再出来。

听得说话声越来越近。

听到一人说:“徒儿,这座坟山葬在了风水穴位上!”被唤作徒弟的那人问:“这地方不像是风水宝地嘛?”

“不!这的确是块风水穴位,叫做‘鲤鱼戏水’,只是眼前的水还不活,倘若水活起来的话,将来这座坟山的后人,必定要兴旺发达!”

“师傅,那这坟山的后人何时发迹呢”

“三代之后必定发迹。只是水活之前,他的后人出息不大。”

“师傅,我不相信!”

师傅说道:“信不信由你,我与你打个赌,好不好?大凡风水宝地,必有灵气。你且折一枝竹枝前来,将竹枝插在这坟头上面,待我们三天后从理公港回来经过此地,你便可看到,这要枯萎的竹枝,将会重新发芽。到那时你就知道,师傅我讲的话,断断是错不了的!”

徒弟半信半疑,到附近的竹林里,折了一大枝竹枝,稳稳地插在坟头上面。然后,师徒二人扬长而去。

小牛倌躲藏在瓦窑中,将这师徒二人一来一往的话语,一字不漏地收进耳朵。待他师徒走远了,方才现身。心想:“我伢老倌葬在了风水宝地上,这是天大的一件好事!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更何况这坟地是我讨来的,虽然以放牛三年抵作地款,但终究是没有地契文书,如果让地主知道了内情,必定要将我伢老倌迁走。到那时,我这三年的牛岂不是白白地放了。趁眼下无人,我将这竹枝移走,过两日再把它插上。等那俩人回头时,竹枝依然是枯的,到得那时,这风水宝地不就保住了!”小牛倌想到这里,一步蹦上坟头,扯出竹枝,扔在一旁。

过了三日,小牛倌一大清早便来到父亲坟前,将已经开始枯萎掉叶的竹枝,重新插上坟头,然后,把牛牵到远处啃草,却把眼角子牢牢地盯住这座坟头。

日上三竿,从理公港方向的官道上,那师徒二人荡了过来。还隔个十来 ,徒弟伢就远远地叫喊起来:“师傅,这就日怪哒!你那天不是说,这座坟山有灵气吗?你看,这竹枝不但没发芽,还落叶了!”

师傅一听,急忙跑过来观看。果不其然,这竹枝已经枯死了。心下暗忖:“这地方断然是不会看错的,可为什么竹枝枯死了呢?莫非我看走火了?”可当着徒弟面又不好解释,只好默不吱声,催促徒弟赶快赶路,不要误了时辰。于是,师徒二人怏怏而去。

三年期满,小牛倌也长成了大人,回了老屋——洛家坪。

后来,小牛倌的孙子辈里,果真出了几个秀才光楣门庭。后人们得意之极,便讲起了祖上风水如何如何。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传来传去,传到了丁家坊人的耳朵里。丁家族人觉得自家宗族的风水宝地,竟然给一个外姓人占了!想来想去,总觉得像是吞了个苍蝇堵在喉咙里,怎么着都不舒服。合族商量的结果,要打官司。要通过打官司,把这块风水宝地夺回来!于是,由懂文墨的人出面,向县衙门告状。

状子递上去后,余良栋认为这桩公案不复杂,好断理。于是,约定某月某日,原告,被告双方,对簿公堂。

到了那天,丁家坊丁氏和洛家坪邹氏,原,被告两方都来了一大群,齐集公堂,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余大人升堂后,先传原告。丁氏族人申述这祖坟地本是丁氏某人的,现有地契文书为证。余大人接过地契文书一看,果不其然,白纸黑字,写得是一清二白,确凿无疑。回过头来,便传被告,命邹氏族人拿出证据来。

邹氏族人申述,地契文书自然是未有的;因为当年老祖宗是讨米叫化流落到丁家坊,得了急病死在他乡,无力将遗骨扶送回乡,无奈之下,老祖宗的儿子便卖身为奴,给丁氏地主当了三年看牛娃儿,以身价抵地款。不然的话,丁家地主岂能轻易地让人把坟葬在自家的土地上?

余大人一听,邹氏族人的话语,似乎也有道理。好端端的一块地,怎么能轻易与人埋他姓呢?直到此时,方才晓得这件公案不好断!正深思间,两姓族人在公堂争吵起来。

丁氏族人手执地契文书,大喊“纸笔千年能说话”,地契文书是铁证;邹氏族人大叫,要求大人体察民情,秉公而断。余良栋思忖再三,反复 酌,觉得应该以地契文书为证,不然的话,这桩公案无论如何也是断不下来的。于是,把手中的惊堂木一拍: “休得胡闹!此乃县衙大堂,容不得尔等高声喧哗!尔等安静下来,且听本县判决如下:丁,邹两姓为一坟地争执不休,讼至公堂。查,此坟地乃丁氏族人所有,现有地契文书为证。故而,本县判决此坟地当属丁氏所有。从此以后,不容争执。”

话音未落,邹姓一秀才表示不服。余大人喝令拿下,并掷下签条,打二十大板。众衙役将邹秀才按倒在地,腿下裤子时,余良栋以嘲弄的口吻,讥讽道:“邹秀才,圣人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乃读书之人,怎能不爱惜父母遗体,竟然在公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不顾廉耻,暴露下体,岂不有辱斯文!”

邹秀才伏在地上,仰望着余良栋,说道:“大人可怜则个,我虽是读书之人,知晓圣人之训,可如今连祖宗都没有了,还讲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呢!”

余良栋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人家丁氏族人有地契文书为证,白纸黑字,写得是清清楚楚,难道这也假得了!”

“请问大人,您是那里人?”

余良栋回道:“我是四川人,这与案子有什么关联吗?”

“有关联。依我看,大人千里迢迢,从四川来到桃源当官,就不应该姓余了,要改姓桃。因为您是桃源县令,怎能还姓余呢?”

邹秀才此言一出,如一掌猛击,震得余良栋一耸:“一言惊醒梦中人!看来此案还得详查一番。我千里迢迢从四川来湖南,可易地做官,他区区十数里远,难道就不能葬坟吗?”

余良栋斥退衙役,亲自上前,扶起邹秀才,并自责鲁莽,向他道歉。并向众人宣示,此案要重新调查后再作判决。

过了几日,余大人带着一干人等,深入到丁家坊,洛家坪两地,走访调查十多天,最终把这桩祖坟讼争案,搞得是清清楚楚,判决的结果,也使两姓族人口服心服。

(来源:网络转载)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光绪年间桃源县知事余良栋的故事二则”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善恶报应 一个真实的因果故事光绪年间有... 来自阳光普照大地万秋

善恶报应 一个真实的因果故事光绪年间有... 来自阳光普照大地万秋

贾先生,先生,老板,善恶,茶楼,报应,故事,皮袋子,生意,贾先,事情,买好,主人,十六铺,失主,时间,穷困潦倒,船票,辈子,银元,钱财,一点不,多加,招义,谢才,后干,好的,光绪年间,一带,一头雾水

2020-06-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光绪年间 积德行善改变命运的真实故事算命吧

光绪年间 积德行善改变命运的真实故事算命吧

贾先生,先生,老板,茶楼,贾先,皮袋子,生意,事情,买好,主人,十六铺,善恶,失主,故事,穷困潦倒,船票,银元,钱财,一点不,多加,招义,后干,好的,江苏,一带,一头雾水,一命归西,一念,东家,个人

2020-04-28 #故事会

光绪年间一个真实的因果现世报故事 震撼到所有人!

光绪年间一个真实的因果现世报故事 震撼到所有人!

贾先生,先生,老板,茶楼,皮袋子,生意,贾先,事情,买好,主人,十六铺,善恶,失主,学府,故事,穷困潦倒,船票,银元,钱财,一点不

2020-04-03 #故事会

积德行善改变命运:光绪年间一个真实的故事 看完陷入了深思!

积德行善改变命运:光绪年间一个真实的故事 看完陷入了深思!

贾先生,先生,老板,茶楼,皮袋子,生意,贾先,事情,买好,主人,十六铺,善恶,失主,故事,船票,银元,钱财,一点不,多加,招义,后干,好的,江苏,一带,一头雾水,一命归西,一念,东家,个人,严词拒绝

2020-07-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甲骨文之乡安阳与这位光绪年间的国子监祭酒之间的传奇故事!

甲骨文之乡安阳与这位光绪年间的国子监祭酒之间的传奇故事!

王懿荣,甲骨,龙骨,图案,甲骨文,研究,安阳,国子监祭酒,光绪年间,中药材,历史,大学士,学术界,慈禧太后,文字,方面,朝贺,药材,中国文字博物馆,向慈禧,慈禧六十,慈禧听,王懿,范维卿,上文,发现了,药材市场,中原,中医,中华民族

2013-06-24 #长篇故事

建于光绪年间的辽阳基督教堂 记录了甲午战争期间你不知道的故事

建于光绪年间的辽阳基督教堂 记录了甲午战争期间你不知道的故事

基督教堂,光绪,建筑,时候,碑石,辽阳,基督教,外壁,无人机,碑文,街道,辽阳市,老建筑,秦唐,左宝贵,文圣,李公,李雅,青砖青,大家好,四道街,古道,三道街,中日甲午,分册,体平,八角,全景,内应,区划

2014-07-10 #短篇故事

从光绪年间活到21世纪的女道士 修道百年 临终前说了三个字

从光绪年间活到21世纪的女道士 修道百年 临终前说了三个字

李诚玉,道家,宗教,武当山,道教,仙姑,人们,基督教,佛教,教义,白玉,肺结核,发展,道家思想,都知道,诸子百,能安,这都,一大,万事,一生,世间,人心,买药,事情,人家,人精,人生,传染病,全国

2017-07-04 #小故事

桃源县三阳港故事:致富带头人李佳刚

桃源县三阳港故事:致富带头人李佳刚

李佳,合作社,桃源县,烟叶,九庄,带头人,葛根,培训班,经济效益,百姓,结果,长沙,生产,他总是,烟叶种植,何方,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烟草局,不断扩大,下田,典型,专家,产品,事迹,人生,人均收入,价值,全村,全年,党委政府

2014-01-08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