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时间:2020-09-26

资治通鉴中的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57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资治通鉴,是宋朝名臣司马光所著,据说是专门为皇帝治理朝政提供参考;

书名的意思是:借鉴前朝的兴衰来比较现今的执政的利弊得失。

整本书洋洋洒洒三百多万字;

记录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到周世宗征淮南共1362年的历史,讲述了大大小小308个故事;

那么司马光同志把哪一个故事作为开篇呢?

毕竟是开篇破题的第一个故事,那可得精挑细选,司马同志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

资治通鉴的第一个故事就具备了一个好故事的各种要素;

名门恩仇,人性善恶,宏大战争,屌丝逆袭,超级反转,要是搁今天都能写一部电视剧了。

到底是什么故事呢?

就是春秋战国之交的重要里程碑,三家分晋。

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五个很厉害的诸侯国,号称春秋五霸,其中就有一个晋国;

可是历史往前再翻一篇儿,到了战国,你再一看:

战国七雄,秦齐韩赵魏楚燕,诶?晋国哪儿去了?没了。想当年那可是春秋五霸之一啊!

一个这么牛哄哄的国家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资治通鉴里说啊,晋国这个曾经的霸主,是被一个人一句话给说没的;

谁这么大本事啊?

别急,咱们先普及点背景知识。

春秋末期的时候,因为王室和卿大夫们连年的争权夺利,一主战多仆;

中国版的《权力的游戏》连番上演,王室的权威耗损严重,晋国的公室已经衰落了;

国君空有其表,管不住事了。

那谁在管事呢?是六个大贵族。分别是范氏、智氏、中行氏、韩氏、魏氏和赵氏。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字眼有点耳熟啊,韩,魏,赵?

不就是后来的战国七雄么?难道说?

别急啊,接着往下听,你就知道你想的对不对了。

在这六位举足轻重的大佬中,智氏实力最强,但还没有强大到可以一打五的程度。

刚开始呢,大家都在等待时机;

不管心里甘不甘心,在表面上都友好相处,亲如一家,毕竟都是老油条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谁都明白,这就是传说中的恐怖平衡,谁先动手谁先吃亏。

话又说回来,六卿中谁没有干掉其他人,主宰晋国的野心呢?

枪打出头鸟这样简单的道理大家还是明白的;

那句鸡汤怎么说来着,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请静下心来学习。

这话还是有点道理的;

但是哪朝哪代都少不了愣头青,有人开始蠢蠢欲动了。

公元前497年,六大家族终于撕破脸皮开始真刀真枪的干上了;

范氏、中行氏联合赵氏的旁支邯郸氏攻打赵氏,围攻赵氏于晋阳。

智氏、韩氏、魏氏马上联合起来,协助赵氏反攻,宣布中行氏、范氏为叛军;

晋国由此陷入一场长达8年的内战。

这一仗打完,范氏,中行氏被送进历史垃圾堆;

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就被那四家胜利者给瓜分了,六卿变成了四卿;

不变的是,晋国国君依然是个摆设。

这是铁打的傀儡,流水的氏族。

那么剩下这四家,也还没有消停。

很快又出了一个愣头青,那就是智氏家族的新领导人,智瑶。

这里插一句,聊一聊晋国的嗣卿制度,晋国六卿是世袭制,父死子继。

晋国诸卿长达200多年的斗争,就是一场赌继承人的大赌局;

只要一个家族不幸出现有一代人不争气,或是家族的继承人是个败家子;

那么这个家族就非常危险,轻则驱逐,重则灭族,急则身死人手,缓则祸及子孙。

这一点就像当代企业;

家族企业的寿命往往是难以预估的,继承人的选择直接关系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

如果继承人的能力有限,将直接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而晋国六卿选错继承人,后果更为严重;

智瑶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智瑶,又称荀瑶、智伯瑶,智襄子,反正这几个名说的都是他。

他是此时此刻智氏的老大,晋国四卿之一,确切的说是四卿之首。

晋国的卿大夫,是世袭制,父死子继,智瑶在继了位之后啊,还是干出了点成绩的。

他发动对郑国的战争,壮大了智氏的势力同时也扩大了晋国的领土。

联合赵氏、魏氏、韩氏三大夫,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和财产,掌管晋国政事;

成为四卿中最强的势力,并自称“伯”,把自己的爵位升了一级。

要说这个人呢,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据说,智瑶有仪态不凡、箭术高超、技艺出众、巧文善辩、坚毅果决这五大优势;

那要在今天那可是高富帅的男神啊!

但是男神这个物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只能当偶像,不能当领导;

智瑶也一样,缺少为人君者最重要的仁德之心。

当年他爹智申打算立智瑶为继承人,族人就劝智申;

说智遥啊有能无德,最终必定导致智氏家族的灭亡。

遗憾的是智申没有听从族人的意见,智遥顺利继位。

说到这里,基本的背景我就算交代完了;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到了春秋末年,国君是摆设,四大卿大夫家族并立;

智氏一家独大,一把手智瑶有能力而无德行。

好,接下来,大戏开幕。

伴随着智氏力量的壮大,野心勃勃的智瑶越发骄横;

公元前457年,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举行宴会;

在宴会上,智遥公然向韩氏和魏氏两家索要底盘,胃口还很大,要万户之邑;

当时五大霸主加起来人口也就三千多万人,万户之邑那就好比今天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了。

这简直丝毫不掩饰自己一家独大的野心。

但韩氏、魏氏的决定是,给你,拿去。这两个家族可不是怂,而是另有玄机。

有句话说得好,上帝要让一个人灭亡,首先要让他疯狂;

韩氏和魏氏决定先忍一忍,让智瑶再嚣张几天。

胃口变大的智瑶故技重施,又向赵氏索要地盘,赵襄子同志的决定是,没门,做梦,不给。

智瑶顺理成章的发怒了,在公元前455年,联合韩氏、魏氏两大家族,攻打赵氏。

一番大战下来,赵襄子一打三有点吃力,就退守到了根据地晋阳。

智瑶包围了晋阳城,并引晋水灌城二年之久,整个晋阳城变成了一片泽国。

公元前453年,灌了两年水之后,眼看赵氏就快顶不住了;

智遥一看胜利在望,一高兴就到晋阳城外转了一圈,在城外巡视时说了一句无心之言;

一句留存史册之言,一句彻底颠覆了他的个人命运、家族前途、彻底改变历史的话!

好大一顶帽子啊,他到底说啥了?

他说,“吾始不智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乃今智之。”

给您翻译一下,他说:我现在才知道,原来用水也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啊。

正是这句无心之言,点醒了韩康子和魏桓子。

怎么回事呢,原来韩氏的都城平阳和魏氏的都城安邑分别靠着绛水和汾水两条河;

汾水可以灌魏都安邑,绛水则可以灌韩都平阳。

今天赵氏的下场,明天很有可能就轮到韩氏和魏氏了。

韩、魏两氏的领导人浑身一哆嗦啊,唇亡齿寒啊。

正好赵襄子派家臣张孟谈去游说韩康子和魏桓子,韩、魏二人与赵氏一拍即合;

到了约定的日子,赵襄子先派人杀了智瑶守大堤的士兵,将大堤扒开;

使河水反灌智瑶的军营,使智军阵脚大乱;

韩、魏二军趁机从侧翼进攻智军,赵军则从正面冲击智军,三家联合大败智军;

智瑶被擒然后被处死,首级被赵襄子作成首爵,用以饮酒。

智伯家族全部杀光,所有的领地被韩、魏、赵三家所瓜分,并称三晋。

50年后,眼看木已成舟,周天子只好册封韩、魏、赵三家为诸侯,战国时代开始,晋国名存实亡。

又过了50多年,韩赵两国杀了晋国国君,晋国绝嗣。

毫不掩饰野心的智瑶最终不仅不得好死,还把拉着一大家子陪葬,身死族灭。

我的天,完全跟不上节奏啊,是不是超级反转?是不是很刺激?

智遥同志和他的一大家子从人生巅峰到十八层地狱;

就好比红楼梦里说的,忽喇喇似大厦倾,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这么大的变故也就是一句话、一瞬间的事。

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简单吗?智遥真的是被一句无心之言毁掉的吗?

历史真是因为这句话转了大弯吗?

很多史书说到这一段的时候,都说智遥是“极武而亡”,“不行仁义而务广地,故亡其国”;

意思是你太崇尚干掉别人了,所以没有好下场。

但是我觉得,有野心是错吗?野心换一个正面的词,就是梦想啊!

换句话说谁没有野心啊,秦始皇一统天下,靠的不也是野心么?

不能说成功人士就叫梦想,失败了就叫野心啊?

乱世之中,想要成大事,想要战胜对手,有点野心怎么了?没毛病啊。

我觉得吧,问题在于,藏不住野心,做不成大事。

凭智氏在晋国多年经营的实力,消灭韩、赵、魏,取代王室,独掌晋国;

虽不是手到擒来,但却也是力所能及的,这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想成大事者,在最终目标达成前,要尽可能避免暴露自己的目标,让对手降低防备。

你看看后来秦灭六国,这个念头早就有,且一直很坚定;

但是秦国就很低调,伙同张仪释放谣言,要搞什么连横,就好比战国的G2集团;

先忽悠楚国,后来又是齐国,套路那叫一个深!

什么阶段联合谁、吓唬谁、打击谁,远交近攻,都是有步骤有讲究的;

你总不能同时让所有人都成为你的对手吧,那一定是死在梦想的半道上。

对于韩魏赵来说,肯定是处在一个矛盾的心理中的,不想做老大的老三不是好老二啊;

但是一招不慎可能老四都没得做了;

所以他们肯定需要一个暂时的平衡,要保四争三、拼二望一是不是?

智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利用对方这种矛盾的心态;

以他首卿的地位,找合理的理由,不断的联合一方,消灭另一方,各个击破,直至只剩他一家。

您可能说了,对呀,智遥就是这么做的呀,他不是联合了韩魏打赵吗?

可问题的关键是,你得藏住野心,让大家从暂时的利益出发,减弱对你的防备。

你看看智瑶,赵氏还没完全拿下来呢,就开始对两个同战壕的盟友动歪心思;

三个家族本来就同床异梦,智瑶这么一说,就连梦都做不了了。

把整个过程梳理一遍,我们就会发现,那句话只是一个导火索,火药早就埋下了;

这个火药就是韩魏对于智遥的不信任;

不相信他们能达成平衡,能够相安无事,而且这个不信任被智遥不断的加码。

首先,当初四家联合瓜分范氏和中行氏;

智遥同志毫无犹豫,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利益,使自己的实力迅速壮大;

但是反过来,这也让其他人意识到,联合作战的结果总是更有利于智遥;

心里肯定不舒服,但是还没到翻脸的程度;

但是智瑶决定这么果断,其他三家已经看出了他的野心和威胁。

错一步就步步错,智遥接下来在宴会上公然斥责韩魏的家臣,索要割地;

要知道,韩魏在对抗中行氏、范氏的时候可是同一条战线的兄弟啊!

刚打完仗就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这种不够意思的行为又一次明确地提醒了伙伴们;

我不要平衡,我就要你们,我是要一统天下的男人。

而且,我不是针对一家啊,是家家都要,这就是作死的节奏了。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以一敌三,智瑶就是再厉害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搞定。

其实,一开始,韩康子和魏桓子就不同意给地,凭什么啊?

他们的谋士劝说道,如果不割地给智遥,他一定会讨伐我们,不如答应他。

他得到了土地,一定会更加狂妄,而再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一定会兴兵讨伐。

他因骄傲而轻视敌人,我们因恐惧而互相团结。

这真是对人性的预言啊,和后面发生的分毫不差;

割地赔款、城下之盟,那可是奇耻大辱啊,这种仇恨一直在不断的累积。

最后,智遥巡视时霸气侧漏的那段话,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人家肯跟着你打赵氏,就说明暂时人家对你是抱着美好的幻想的,正是你可以利用的机会啊!

在大家联手的关键时刻,你就不能忍忍吗?

结果,胜利在望的时候,霸气侧漏,口出狂言;

这句话终于成为韩魏心理天平倾斜的最后一个砝码,导致了局面的大反转。

赵氏绝境逢生,还捡了个大便宜,跻身战国七雄了。

后来的史书中,经常把智瑶拿去和夫差、项羽做对比。

比如《战国策.秦策四》里边说的:

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也;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也。

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

智氏信韩、魏,从而伐赵,攻晋阳之城,胜有日矣,韩、魏反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上。

通俗的来说,夫差和智瑶都是那种顾此失彼的人;

光顾着面前的敌人,却不注意防范背后的冷箭,他们的失败惊人的相似。

夫差被已经投降的越国给干掉了,而智瑶被自己的老战友韩魏两家灭了。

从性格来说,智瑶和项羽更相似,出身名门,精通六艺,高大伟岸;

但这哥俩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刚愎自用,不听取谋士的意见。

项羽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不听范增的意见,错失了杀掉刘邦最好的机会,放虎归山;

司马迁评价他: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而智瑶在晋阳之战的关键时期也不听谋士的建议,最终导致兵败丧命。

智瑶的近臣絺疵曾经对他说:“韩、魏一定会背叛我们的!”

智瑶问:“你怎么知道的?”

絺疵答道:“我们联合韩、魏共同伐赵,约定赵亡则三分其地;

如今赵氏眼看就要完了,韩、魏二伯不但没有喜色,反而忧心忡忡,那不是要反叛我们是什么?”

第二天,智瑶就把絺疵说的话告诉了韩、魏二子,两个人连忙说:

“这是小人在离间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放着快要到手的赵氏的土地不要,却去做不能成功的事,这怎么可能呢?”

智瑶就相信了他们,韩、魏二人离开的时候,正好碰见了絺疵;

絺疵质问智瑶道:“主公为何将我说的话告诉了他们两个人?”

智瑶问:“你怎么知道的?”

絺疵说:“我看见他们两个,一见我就快步走了,因此我智道是因为我看穿了他们心思的缘故!”

智瑶仍是不以为然。絺疵看大难将至就请求出使齐国。

本来,智瑶的机会很多,而且胜券在握;

凭智氏在晋国多年经营的实力,消灭韩、赵、魏,取代王室,独掌晋国,并非难事。

可是,只因他的刚愎自用、妄自尊大,最终导致身死族灭,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

把中国拉进了硝烟四起的战国时代。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智瑶属于那种霸主型领导,也就是强势但缺乏德行和仁爱。

这样的领导是不会有下属真正爱戴他们的。

就如同严正在《四维管理学》当中说的:

管理之术有明道、取势、树人、优术四个方面;

明道就是提升自己,能够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

取势是能够把握正确的战略方向;

树人,要能够发现人才,知人善任;

优术,恩威并济,考评得当。

反观,智瑶,个人能力强,有威势,勉强能够达到第一点和第四点。

失败的结局也就理所应当了。

最后啊,我想用一段话来给这段故事收个尾;

这段话是智遥的谋士智国听说了“鸿门宴”事件后;

颇感震惊地对智遥说:“不做好准备,就要大难临头了!”

智瑶霸气十足地回复:“现在是我在控制局面,我不给别人降临灾难就算是好的了!”

智国反驳道:“您说的不对,古人说过:

‘一个人多次犯错误,他所积累的仇怨往往隐藏在暗处,应该在灾难还没有爆发出来的时候,加以提防。’

君子能够谨慎的处理小事,所以不会招致大难。

小如蚊子、蚂蚁、蜜蜂、蝎子都可以给人带来伤害,更何况是首领和大臣呢?”

智遥同志,在他奔向梦想的道路上,从来就没看到那堆火药。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逐渐把一手好牌全部打烂,最终身死族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走过了春秋战国的烽烟,商场上的刀枪剑戟却同样是真实的;

藏不住野心,干不成大事,智瑶的教训到今天一样适用。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扬州城市发展论坛http://www.xici.net/b1577519/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迁境陌路2022-05-26 14:42迁境陌路[重庆市网友]211.141.17.201
    @水吉看到转载的《资治通鉴》开篇小故事,又增加了一份对古代历史的好奇心。值得一读。
    顶9踩0
  2. 水吉2021-07-27 01:21水吉[火星网友]103.55.236.199
    这个故事真有趣,让人对《资治通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顶5踩0
相关阅读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智瑶,智遥,晋国,赵氏,野心,智氏,韩魏,家族,韩氏,魏氏,范氏,时候,继承人,智军,魏桓子,个人,同志,历史,国君,实力,故事,王室,谋士,赵襄子,韩康,项羽,资治通鉴,企业,卿大夫,土地

2020-05-09 #小故事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智瑶,智遥,晋国,赵氏,野心,智氏,韩魏,家族,韩氏,魏氏,范氏,时候,继承人,智军,魏桓子,个人,同志,历史,国君,实力,故事,王室,谋士,赵襄子,韩康,项羽,资治通鉴,企业,卿大夫,土地

2020-06-06 #故事阅读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智瑶,智遥,晋国,赵氏,野心,智氏,韩魏,家族,韩氏,魏氏,范氏,时候,继承人,智军,魏桓子,个人,同志,历史,国君,实力,故事,王室,谋士,赵襄子,韩康,项羽,资治通鉴,企业,卿大夫,土地

2020-06-06 #故事大全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智瑶,智遥,晋国,赵氏,野心,智氏,韩魏,家族,韩氏,魏氏,范氏,时候,继承人,智军,魏桓子,个人,同志,历史,国君,实力,故事,王室,谋士,赵襄子,韩康,项羽,资治通鉴,企业,卿大夫,土地

2020-06-06 #故事大全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智瑶,智遥,晋国,赵氏,野心,智氏,韩魏,家族,韩氏,魏氏,范氏,时候,继承人,智军,魏桓子,个人,同志,历史,国君,实力,故事,王室,谋士,赵襄子,韩康,项羽,资治通鉴,企业,卿大夫,土地

2020-06-05 #短篇故事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智瑶,智遥,晋国,赵氏,野心,智氏,韩魏,家族,韩氏,魏氏,范氏,时候,继承人,智军,魏桓子,个人,同志,历史,国君,实力,故事,王室,谋士,赵襄子,韩康,项羽,资治通鉴,企业,卿大夫,土地

2020-06-07 #小故事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智瑶,智遥,晋国,赵氏,野心,智氏,韩魏,家族,韩氏,魏氏,范氏,时候,继承人,智军,魏桓子,个人,同志,历史,国君,实力,故事,王室,谋士,赵襄子,韩康,项羽,资治通鉴,企业,卿大夫,土地

2020-09-25 #经典故事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转载:《资治通鉴》开篇的小故事

智瑶,智遥,晋国,赵氏,野心,智氏,韩魏,家族,韩氏,魏氏,范氏,时候,继承人,智军,魏桓子,个人,同志,历史,国君,实力,故事,王室,谋士,赵襄子,韩康,项羽,资治通鉴,企业,卿大夫,土地

2020-09-26 #故事会在线阅读